“社会大美育”各项成果远超预期,艺术场馆是大美育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
2023-09-1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社会大美育”行动被列入今年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今年已经过去一大半,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昨天走访了上海四家艺术场馆和机构,对“社会大美育”的推进情况进行了探访。

应该说,“社会大美育”的推进效率远远超出预计。按照上海市文旅局实事项目专班负责人、上海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史晓风提供的信息,截至8月,已经有113家艺术机构开设了“社会美育大课堂”,成系列、高品质的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4400余场。“大美育”的浓郁氛围正在全社会蔓延。

近期,市文旅局推出第二批“社会大美育课堂”。至此,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剧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广播艺术中心等上海市113家沪上知名专业文化场馆和机构成为“社会大美育课堂”。相关负责人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些艺术场馆和机构之前也一直在开展社会美育方面的实践,此番市里设立“社会美育大课堂”,不是要将之前各馆已开展的活动“拿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要对内容进行整体的梳理、规划和提升,使活动不断深化,并且推出激励机制。对“社会大美育”的开展,形成引领作用。

在对艺术场馆走访的过程中,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开展,“倒逼”各艺术场馆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展览和公教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今年中华艺术宫已举办19场展览。在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看来,社会大美育不仅是指让观众参与公教活动,观众走进美术场馆参观展览本身就是一次社会美育的推动。观众能在观展过程中感受到原作的力量和艺术的快乐,带来个人审美、人文素养的提升,就是美术馆追求美育的目的。中华艺术宫打造了一系列公共教育品牌,包括“美术馆现场教学课”“艺术进社区”“原作客厅”艺术沙龙,以及即将发布的“中华艺术大家说”等,更好服务大众欣赏需求。      “美术馆现场教学课”是中华艺术宫在馆校联动的基础上,为学生度身定制的美术馆美育课程。项目启动至今,共有来自虹口、黄浦、静安、浦东、闵行五个区的68批次、3298人次学生走进艺术宫参与课程。年底,中华艺术宫还将在馆内为参与课程的师生举办艺术展览,进一步展示并总结课程成果。

“社会大美育”对艺术场馆的激励作用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体现得很明显。今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已开展社会大美育活动76场。今年暑期,上历博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吸引青少年在夜间走进博物馆,在充满互动感、体验感的形式中收获历史文化之美。即将于9月26日开展的“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展”通过20世纪胸针艺术展示时尚与生活之美,已有很多外地观众留言表示想来参观。上历博还将配合胸针展做复古骑行活动,参加骑行的观众不仅能打卡和欣赏上海文艺浪漫街区和老建筑之美,还能成为第一批VIP观众,在骑行中传播美的感悟。

上海交响乐团的导赏品牌名叫“有准备的聆听”,在晚上聆听音乐会之前,可以先通过线上讲解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更好理解作品内容。按照上海交响乐团团务委员何大耿的说法,“社会大美育”正在帮助艺术场馆培养自己未来的观众,“上交音乐厅有1200多个座位,演出基本都可以售罄,但和日本、欧洲听音乐会的观众比例对比,我们还有很大距离,所以美育需要时间的孵化。”

“社会大美育”无疑也加强了艺术场馆之间的联动。在西岸美术馆,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他们的资深导览员就曾前往同为建筑大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徐家汇书院,为读者带来美术馆常设展《万物的声音》艺术导赏课,通过“展览拓展阅读”“阅读打开展览”的方式,建立起展览与书籍的纽带。今年上海大剧院庆典季特别版体验日300FUN艺术市集以“你好,艺术女神”为主题,邀请上海博物馆、上海歌剧院、上海芭蕾舞团等文化场馆和艺术机构参与,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