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信诈骗受害者中45%是硕博生,这场“脱口秀”让反诈宣传走进课堂
2023-09-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脱口秀、情景剧、集市闯关……今天上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反诈宣传课。以这种方式,2023年上海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进校园”主题活动也正式启动。

  ◆ 同学、警官表演“反诈脱口秀” ◆  

“只要你们没精神,我们就把你打成神经”“我们的员工宿舍绝对不会少于30人”“我们的工作绝对体现你的‘人身’价值”……来自上财金融学院保险精算专业大二的孙博文“化身”成为了一名诈骗分子,他的家乡云南就靠近缅北等大型典型诈骗集团扎堆的地带,刚毕业的大学生受骗上当被带到境外的案例也屡屡发生。缅北的诈骗分子每开一个50万的单就会放烟花庆祝,站在云南都能看到一夜之间一朵朵烟花在天空炸响。他用自己绘声绘色的脱口秀表演向同学们发出警醒。

来自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沪东高校派出所的任警官的脱口秀表演,首先从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开始: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害人群中,45%是本科生,25%是硕士生,还有20%的博士生和10%的教职员工。“本科生比较多的是红包返利、刷单兼职、刷单、网游代练、冒充熟人、网购退款等,硕士生中,还会有代写论文、网络投资之类的诈骗手法,博士生可能会多一些情感需求,杀猪盘的情况开始增多。”任警官列举了种种常见的校园诈骗案常用手法。

被骗了能不能找“网警”追赃挽损?任警官问了现场同学们一个问题,有的人说可以有的人说不可以。“千万不要相信‘网警’!”她说道。最近警方就遇到过一个案例,有位新生因为参加网络代购被诈骗,着急的他打开手机百度搜索“被骗了怎么办”,跳出一个网站叫“中国网警”,要交纳6888元的会员费。“再次受骗上当的他这才来到我们派出所,说感觉自己被骗了。我们说你自信一点把感觉去掉,你就是被骗了。”任警官表示,被骗一定要找公安民警,或者学校保卫处、身边的老师,要交钱的“网警”一定是骗子。

“同学们也千万不要找论文的代写和代发,我们曾经遇到过一整个村子的村民都是给大学生写论文的,平均学历只有小学,真的是‘小学生吊打大学生’了。”

“线下演唱会火爆,黄牛票炒得沸沸扬扬,黄牛票能不能买?我们遇到过的案例,有同学为了一张1200元的演唱会门票,被所谓‘黄牛’骗走3万多元。”

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杀猪盘……任警官在这堂“反诈微讲堂”中,以一个个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为台下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反诈知识普及课。

  ◆ 集市打卡科普金融知识 ◆  

除了课堂宣讲,一场热闹的金融知识集市则开在了金融学院中心广场外。

“反诈法训练营”中,扫码答题,完成10项挑战,就能抽奖拿礼品。10项挑战中,有宣传理性投资的趣味投篮“投投是道”,有告诉你要守住负债红线的纸飞机投掷游戏,有宣传如何精准投资的投壶游戏,有帮助识别电信诈骗,对圈套say no的套圈游戏,有夹出金融“有害因子”的夹乒乓球游戏等。还可以参与AR奇妙探险,通过AR扫码捕捉身边虚拟小怪兽,获取反洗钱、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金融知识。

集市上,也有展板介绍,对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科普,内容包括反假币、反洗钱、支付安全、理财、保险、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理性借贷、远离非法集资、个人征信、存款保险等等。记者了解到,一个上午,就有近2000人次积极参与,师生纷至沓来,深度融入了金融消保进校园的“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在这一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黄金交易所共同指导,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年上海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进校园”主题活动上,还揭牌成立了金融宣教社会实践基地,师生们则获赠了金融知识读本。

记者了解到,在上财,金融知识课常常会走出课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表示,如一些金融专硕的课程都采用了移动课堂的方式,有一半时间会由实践教授带领同学们走出校门,去到机构、企业等感受我们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浪潮,认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意义。金融学院也在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即将开展金融大数据、大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场景的深度合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