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摸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采购者首次受邀入驻“文采会”
2023-09-2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今天在嘉定区文化馆揭幕。这是继奉贤新城后,“文采会”再次走进“五个新城”。今年“文采会”的一大亮点是首次邀请采购主体入驻,买卖双方同场设摊,增进彼此的了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四级配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市、区、街镇、村居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文化机构推出的公共文化产品采取“点单式”购买,这样实现了公共文化的精准配送。而每年举行的“文采会”就是设立一个平台,让公共文化内容生产方与购买方见面,展开近距离交流,进而达成配送意向。

今年的“文采会”汇集了上海市级采购单位代表、各区文化馆、配送中心、五个新城、嘉定区各类公共文化采购单位代表、长三角文化馆共36家采购主体,院团、国有单位、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文化公司等共51家供应主体。为了扩大“文采会”的覆盖面,今年除了线下展会外,还开放云上虚拟交互展厅,共有4086个文化产品在云展厅中亮相。上海京剧院《蟾宫折桂》,上海市长宁区沪剧传承中心(长宁沪剧团)沪剧《临湖明月》,宣城市双乐皮影戏演艺有限公司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东方小故事之晏子使楚》等都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展会特设“五个新城”专区,一批五个新城推出的文化项目备受关注。在华亭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摊位前,十字挑花、嘉定盆景两项区级非遗项目展品十分显眼,还有严永芳画册及折扇、书签周边等等,都展现了嘉定区当地的民俗农俗场景。在文创展区的“嘉定非遗”展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64项,其中国家级4项、市级9项、区级51项,确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76名。这些“非遗”不是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公共文化配送,正在与市民的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

在今年“文采会”中,看到不少书店的身影。书店过去都是提供相对静态服务的,但是这次他们也拿出了很多互动性强的项目参与竞投。朵云书院这次就有一些戏剧导赏项目推出。其中不少剧目都是他们自己研发的。还有的书店表示,他们可以提供文化沙龙服务,里面配置自研的咖啡。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文采会”都是公共内容的提供者在上面搭台呈现,而购买者则仅仅是作为观众出现。而今年购买者也来设摊了。据悉,上海各区文化馆、配送中心以及长三角文化馆,首次全面排摸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清单,亮出市民需求,吸引优质的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力求打造一站式、最优最全的文化供需对接平台。有文化馆人士表示,作为文化产品的购买者,文化馆也有必要让内容提供者对其有更多的了解,这有利于信息互通,对接顺畅。

上海市群艺馆党馆长吴鹏宏说,“通过‘文采会’,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上海在公共文化资源精准配送领域的示范效应,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格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高效配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