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20多岁的年轻人,心脏却已80多岁?
2023-09-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28岁的上海小伙张力(化名),曾经是一名游泳健将。然而不久前,他却因为突发心梗被送进了医院。所幸抢救及时,张力脱离了生命危险。究其原因,和他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长期熬夜、酗酒、压力过大、超负荷工作、糟糕的饮食结构、不爱运动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让很多年轻人仅仅只是“看上去健康”而已。在9月29日第24个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桢玥提醒这些年轻人,该醒醒了!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年轻的你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脏。

抽烟、喝酒……心脏病盯上年轻人

“20多岁的年轻人,心脏却已经80岁了,甚至还不如这些80岁的老人。”陈桢玥是张力的主诊医生。她告诉记者,送来医院的时候,张力的情况非常糟糕,心脏一根重要的血管堵了。医生紧急为他安装了心脏支架,打通了血管。

谈及张力突发心梗的原因,陈桢玥分析说,和他抽烟喝酒、喜欢熬夜等一系列不健康的生活因素有关。张力喜欢和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他爱抽烟,不喜欢锻炼,周末还会约上几个朋友通宵玩。不过,这次突发心梗彻底敲醒了他,现在的张力恢复了健康的生活,开始保护自己的心脏。

事实上,临床上像张力这样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心肌梗死年轻化是近年来的一个显著的趋势,不断有人年纪轻轻就因心梗而猝死的新闻曝出。

2016年10月,“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张锐因心梗突然去世,年仅44岁;2016年7月23日,《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7岁……

这些年轻人平时忽视心脏不适的症状,难受的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导致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因为年轻,总觉得疾病和危险很远。殊不知,在中青年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心梗高风险人群。

根据《国家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病人数达到3.3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

在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中,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位居榜首。在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4亿血脂异常患者、超过1.3亿糖尿病患者的庞大三高人群,其中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高。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警惕三高“叠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个朴实的道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不要等到身体‘报警’甚至出事,才意识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年轻人之间常会这样调侃,然后他们真的重视自己的心脏健康了吗?并不。

在第24个世界心脏日来临之际,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永平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市集,心脏健康科普内容结合创意公众互动,精准地触达社区老人、中年职场人等三高高危人群,呼吁公众更主动、更用心地关注心健康,迈出从被动教育到主动干预的脚步。

在采访现场,记者遇到了不少年轻人。他们中,有人不到40岁已经患有高血压多年,也有人30岁出头却被高血脂困扰多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年轻化,困挠着这些年轻人。更值得注意的是,三高往往成双结对出现,三高共存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成倍增加,造成1+1+1>3的后果。

专家提醒,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4倍,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约2倍,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6倍,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近8倍。与只管理一项或两项危险因素相比,三高共管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然而,以我国糖尿病患者为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达标的患者还不到一成。

“应将患者作为整体看待,多学科积极合作,共同倡导三高共管,建立起有效的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病的共同管理模式和管理意识,才能让患者综合获益,全面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陈桢玥告诉记者,要将防治的关口前移,注重早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加强血压、血糖、血脂的三高综合管理,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

>>>划重点  

   听懂这些心脏发来的求救信号

事实上,年轻人心脏一旦出现状况,其实会有警报,就看大家有没有听到发生在身上的“报警声”。

信号一:生活中容易疲乏、左侧后背、手臂疼、不明原因牙痛、嘴唇、指甲颜色发紫等;

信号二:忙着手头的工作时,心脏忽然咯噔一下,有时还会感觉胸口有点闷,有些呼吸不上来,心慌慌的;

信号三:运动之后会不会感觉胸痛?比如上个楼,快步走了以后,会出现胸口发闷、疼痛或者不舒服,休息好几分钟后才能好转;

信号四:即便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突发性胸痛?需要几分钟后,这些状态才会消失;

信号五:出现了明显的下肢水肿,夜间睡觉憋气,遇到这种情况,说明你的心脏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

……

以上种种,可能都是心脏在求救的信号。

心脏是我们身体的永动机——一刻不停地工作,被称作“最勤劳的器官”。它的健康关乎生命的长治久安,大多数时候都坚定地保持着它的节奏。

专家提醒,对于年轻人而言,健康生活的养成,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适当的身体活动等,都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还需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吸烟、酗酒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