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理解中国第一课,国庆前同济开启这场“游园会”
2023-09-2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国庆前夕,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里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会,来“游园”的全是外国面孔——原来,这是300余名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留学生们,他们身穿民族服装或“熊猫叨叨”T恤衫,到学校里的地标性建筑物“打卡”,一边认识同济,一边学习汉语。这场“移动课堂”也成为他们理解中国的第一课。

带领留学生游园的,全是各个班主任老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则是助教。医学A3班和A9班班主任卞舒舒、赵莹老师带领预科生来到了校医院参观,耐心讲解就医步骤,一边用动作演示,一边教授医学汉语,让留学生对自己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医学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A6和A10班班主任邢贺、胡方芳老师在同济大学快递中心教学生如何下载应用软件,如何网上购物,如何在快递中心自助取快递,一个个生词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预科B班班主任张田田、张国老师带领有汉语基础的留学生参观校史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配合中英文说明,向留学生介绍同济大学的发展之路,“六次迁校”的历史让留学生对“同舟共济”“教育报国”的精神力量有了新的认识;预科C班的华裔学生则来到同济大学正门处的毛主席像脚下,诵读毛主席诗词,向这位伟大领袖献花致敬。

在游园会后,“根植中华 梦播世界”中外文化展示活动接踵而至,非洲咖啡、世界风景摄影展、汉服体验、校园安全、脏脏辫和麻花辫、中秋习俗与灯谜竞猜、扇面题字、中国小吃八大主题的活动立刻让同学们进入了长假的节日气氛。

在“中秋习俗与灯谜竞猜”的主题摊位上,同济大学灯谜文化传承基地指导老师徐汉明老师带来了“二十四节气”灯谜,并为猜谜答对的同学准备了小礼物,中国学生兴致勃勃地猜谜的同时,也不忘用英文向留学生解释灯谜和规则和各个谜面的意思,现场欢笑不断。留学生还动手制作兔子灯、制作书签、试戴香囊等,在实践中了解中秋习俗。

“汉服体验”摊位上很快排起了小长队,留学生们对汉服文化充满好奇。“我等了好久,非常想试试汉服。” 来自美国的婕丝玫穿着汉服说。“扇面题字”主题摊位也十分火爆,虽然大多数留学生们目前会写的汉字不多,但他们还是非常积极地体验毛笔的书写手感,自发写下“同济”“你好”等字眼,表达作为一名“同济人”的自豪感。

世界风景摄影展上展出的作品是留学生在自己国家的摄影作品,包含自然景色和人文风光,摄影师们向前来摊位的中外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背景,每张照片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展示的是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国小吃”摊位上汇集了诸多经典中国零食,桔红糕、桃酥、蝴蝶酥、牛轧糖、鱼皮花生、大白兔奶糖、万年青饼干、锅巴……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零食品尝,一边感叹中国美食的丰富。

当非洲脏脏辫遇上中国麻花辫,会发生什么?爱美的女生们格外喜欢“脏脏辫与麻花辫”这个摊位,各色辫子,各式造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摊位上还精心准备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绿茶、红茶和花茶供同学们品尝,不同的茶、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功效,经过老师们的讲解,让留学生们对中国茶文化的喜爱之情又多了一分。

“自从来到中国,我还没有好好看过同济,我每天都很忙,忙着适应在中国崭新的生活,这次活动上,我认识了很多中国学生,也认识了其他班的留学生,我感觉我被集体的力量包围着,我越来越喜欢在中国、在同济的生活了!”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萨尼亚说。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孙宜学院长表示:“中文词中有一个词是‘人气’,意思是说同学们到了,校园就充满了生机。”他表示,在中秋国庆佳节前举办这次“移动课堂”,既希望留学生能学到中国文化,也让他们有机会向中国学生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在校园烟火气中,让中外文化得到交融,让中外学生更加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