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投、城市更新……自贸区十周年,浦东再出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除署名外)
2013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奋斗十载,砥砺前行,今天,人才、创投、城市更新……浦东再出发!
天使母基金已经储备2000多个项目
加快完善浦东创投生态体系,持续拓宽创投“朋友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浦东引领区建设,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以“创赢浦东 勇立潮投”为主题的2023浦东创投生态大会今天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大会发布了创投体系“1+2”政策、揭牌成立浦东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浦东天使母基金,启航浦东创投联盟。
“天使母基金我们7月已经正式组建,目前已经储备了2000多个项目,符合我们入库标准的有1200多个项目,早期孵化的项目有130多个。”投控集团总经理文新春介绍说,“我们的投资团队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这些项目的尽调工作以及商务谈判,这些项目大部分来自浦东。”
据透露,浦东将充分发挥科创母基金、引领区产业母基金、天使母基金等三大国资母基金牵引作用,组建浦东创新投资集团,打造浦东国资创投主平台,注重科创策源、成果转化和投早投小。支持浦东国有企业加大产业投资,设立并购基金,转型科技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提升国资在创投早期和退出阶段的补位功能,鼓励让利创新创业团队。
此外,浦东还将支持国企布局早期孵化器,加大公共技术平台、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供给。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低价的研发、办公、厂房、人才公寓等物业。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特色产业园区”孵化体系。
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人才指数近四年持续上升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目前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全球人才9万余人,是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人才中心的驱动要素、核心力量。
刚刚闭幕的“聚集人才 链接全球”—2023生物医药人才发展趋势论坛上,浦东连续第三年发布《全球竞争格局下的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人才发展趋势报告2023》。
张江作为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聚集的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接近全上海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
据分析,今年在招聘的重点上产生了变化,企业更加关注中高端人才的招聘,更关注有利于全球化布局的高端人才。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张江生物医药创新人才指数整体得分为124.9分,近四年持续上升。从各维度来看,较去年相比,基础结构和引进培养维度的得分略有增长,成果效益维度得分增长显著。
此番举行的生物医药产业1v1人才邀约洽谈会,聚集了张江科学城内19家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包括医学总监、临床项目总监、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在内的100余个中高端岗位,招聘人数近300人中50%职位要求硕士或博士学历,凸显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激烈竞争和迅速增长。
水泥厂将变身“张江之尚”成新地标
受访者提供
此番,令人瞩目已久的“张江之尚”张江水泥厂项目掀开神秘面纱。
“张江之尚”项目是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重点项目、张江科学城副中心珍贵的工业遗存,更是张江科学城跨越式发展之地。
起始于1971年的川沙冶炼厂,“张江之尚”位于张江路1406弄,地处张江副中心核心位置。川杨河两岸,“张江之尚”与张江副中心地标“科学之门”双子塔、“张江人工智能岛”、“科学会堂”等建筑遥相呼应。
此次“变身”后,张江水泥厂将蜕变为以“生物医药”和“数字文创”为主导,产业共生、建筑多元、人文共享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4万平方米,总计28栋建筑,预计于2027年竣工。
“张江之尚”项目由12位设计大师联袂完成,项目设计在保留工业遗存震撼效果的同时,与对岸“科学之门”双子塔等地标形成完美融合,共同为未来入驻园区的人们带来一个充满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的工作与生活场域。
“建成后,张江之尚将成为上海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新标杆、城市更新的新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张江之尚”项目总顾问、项目高品质开发建设领跑者孙继伟博士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