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刚过,年纪轻轻的你血压怎么又飙了?
2023-10-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就诊小高峰”也如期而至。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从沪上多家医院了解到,前往就诊的患者集中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不少年轻人也在就诊队伍中。  

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但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率却不高。在此,专家提醒,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和潜在患者人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和增进血压长期有效管理的意识至关重要。

    假期后,年轻人的血压又飙了    

今天上午,前来医院就诊的人群中,有着在外企工作的85后小秦。最近几天来小秦经常头晕脑胀,不见缓解,来到医院检查时发现低压达到100mmHg,被诊断为高血压。

在医生的询问下得知,小秦国庆期间作息没有规律,经常熬夜通宵打游戏,吃高热量的食物、吸烟,再加上很少运动,才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被诊断为高血压,这让小秦吃惊不已。在他的印象里,高血压只和老年人有关,和年轻人没什么关系。 

和小秦同时就诊的,还有今年35岁的李女士。李女士告诉记者,国庆节期间,走亲访友、外出旅游,没有按时服用降压药,昨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就觉得头晕眼花。医生表示,像李女士这样的状况,是典型的“假期综合征”症状。由于节日期间人们忙于外出旅游、聚亲会友、通宵娱乐等,打乱了原来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这样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患高血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还年轻,毫不在意自己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就算身体不适也不会想到是血压的问题。” 医生告诉李女士表示,近几年来,高血压低龄化趋势明显,甚至18岁就患病的不在少数,青年人需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警惕高血压。

    月饼邂逅火锅、烤肉,血压飙了    

家住青浦的李阿姨患高血压多年,平时主要靠药物控制血压。但是,今天她也来到了医院。原来这几天,李阿姨却突感头昏心慌,赶到心血管专科医院门诊,一量血压,竟高达180/100mmHg。明明跟平时一样吃了降压药,可血压为什么控制不住了呢?原来,李阿姨很喜欢吃甜食,尤爱甜甜的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中秋节刚过去,家里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月饼,李阿姨一时没忍住,就吃了很多。 

事实上,无论哪种月饼,其含钠量都很高,吃多了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同时,月饼中的糖分和丰富的油脂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容易导致心脏缺血,严重时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 

因为美食引发血压问题的,还有市民黄女士。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黄女士和家人小聚,在火锅店,半杯冰饮料下肚,黄女士突然感到头痛、头晕、想吐,随后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表示,在吃火锅时喝下热汤后如果立刻喝冷饮,会出现胃肠道的不适,还会造成血压起伏过大,引发身体不适症状。

    高血压为什么盯上年轻人?    

在就诊人群中,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年轻的面孔?如何判断自己患上了高血压?据介绍,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血压≥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作为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肾衰竭等疾病。

据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34.9%和11.0%。特别是很多中青年,由于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时没有任何症状,故不仅从未监测过血压,甚至出现了高血压引起的相关心脑肾并发症还不自知,以至于酿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事实上,高血压是很多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糖尿病、血脂异常、长期精神紧张等是高血压常见的合并疾病或临床问题,如果这些疾病合并存在,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会成倍增加,带来1+1大于2的严重健康影响。”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因此,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一旦确诊高血压,则需遵医嘱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高血压管理需要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减药、停药。如果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还需要做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三高共管,才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很重要,因此强烈建议,做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

    正常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近年来,多部指南和共识也不断强调血压心率双重管理的重要性。国际高血压学会 2020 版高血压实践指南、2023欧洲高血压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等均指出,心率增快(>80次/分)是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40/90 mmHg1,心率长期稳定在60-80次/分。

市卫健委建议市民:重视高血压疾病,知晓自己的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正常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35岁以上人群,即使因其他疾病就诊,也应测量血压;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后颈部疼痛等症状时,应尽早测量血压,警惕是否是高血压所致的症状。

王继光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在定期测量血压的同时,还可以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了解到心率的情况。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而言,静息心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心率较快,则应选择兼具降压和控制心率双重作用的药物,以有效控制血压,同时还可以有效减慢增快的心率,降低猝死、心肌梗死等严重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避免这些事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和经济负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