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将被搬上舞台,上话2024演出季45部好戏提前亮相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不久前凭借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摘得第11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孙甘露现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宣布明年3月《千里江山图》将被搬上话剧舞台。孙甘露坦言:“隔行如隔山,从作品改编的第一天,我就确定要把舞台创作的主动权留给导演和编剧。”
10月8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发布2024演出季精彩剧目,包括《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密码》《西游》《朱莉小姐》《苍穹》等45部精彩剧目将在2024上话演出季上精彩呈现。此次演出季以“方寸得象·象外生意”为主题,通过化用诗句“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寓意话剧艺术在方寸舞台之间塑造世间万象,观众走出剧场仍能回味无穷。
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有话剧院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始终以“为时代创作,为人民演出”为使命,坚持“品质为先,激发创意,创造多元”的创作原则。2023年,上话全年创作剧目40部,演出总场次预计达到850余场。2024年预计排演剧目45部,其中有关注时代、观照现实的“人文之光演出季”,有着眼国际戏剧当下潮流的“环球舞台演出季”,有用新角度新方法探讨舞台新可能的“后浪新潮演出季”,有致力于将国外经典作品推介给观众的“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等,为观众奉献创意、品质、多元的一系列戏剧作品。
其中“经典戏剧·上话重绎”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于2013年推出的特色演出季,致力于每年推出1部国外经典戏剧。2024年该演出季将目光投向北欧,改编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经典剧作《朱莉小姐》,携手瑞典国宝级导演海尔达·海尔维格,为观众呈现一场疯狂与毁灭的舞会,一出欲望与权力的游戏。
话剧《千里江山图》主创首度亮相,作家孙甘露、导演王晓鹰与编剧赵潋分享了幕后的创作故事。在导演王晓鹰看来,走进原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阅读。深入阅读《千里江山图》语言的特点,以及人物和情感特点,再尝试着将其转化成戏剧表达。“书里的语言是平实的,人物是留白的,它通过日常的生活来掩盖其中一些惊心动魄的事件。”王晓鹰说道,他也正在思考如何以更贴合原著的方式打造这部新作,最大限度地囊括小说中关于人物、情感的信息。
编剧赵潋说自己是“毛遂自荐”,挑战这部茅奖作品的改编。她认为,原著冷静而克制。“书中许多文学描述和旁白,很难直接用传统的编剧方式搬上舞台。这跟我以前写过的所有剧本形式都不一样。”
当天,与《千里江山图》一同亮相的还有《清明上河图密码》《西游》《朱莉小姐》《苍穹》《父亲》《生之代价》《循火,金莲说》等作品,风格表达迥异,集合了全国范围内的名家名作,也有新人新作。
作为新生代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演员查文浩带来了他的上话导演处女作《生之代价》。查文浩介绍道,“《生之代价》引入了残疾人演员,是一部非常风格化又极具胆量的舞台作品。看起来它的题材厚重,但表现手法又哀而不伤,非常真诚。”同时,他也非常赞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剧本选择的多样化。
记者了解到,除了为观众提供剧场空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始终在潜心打造全国首家开放式剧场,希望在全天候的时间里,即使是没有演出的时候,也能让更多观众走进上话。目前,位于安福路的话剧大厦向观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有四层:大厦的一楼和二楼沿街层面,全部打通开放给观众,观众可以自由出入二楼的剧院魅饮咖啡厅,一边欣赏安福路沿街绿树成荫的街道,一边品尝为剧目定制的特调饮品;三楼则专设“戏剧空间站”“小小戏剧家”等空间,根据不同的剧目特色,举办不同的剧场交流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的精神世界;在六楼小剧场外,上话精心布置了《百年戏剧展》,观众可以在等待的时间里,参观了解上海话剧的历史,感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精神传承以及上海话剧人赤诚、伟大的历史沿革。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视角的剧场服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致力于打造一座真正充满艺术体验的感官剧场,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全面渗透,全方位探索剧场的艺术可能性,使得上话成为一个有呼吸、有生命、有记忆的城市公共空间,令“人”和“艺术”发生更多关系,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