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助力地铁施工,上海轨道交通10个建设项目“刷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
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江杨南路站至爱辉路站区间“申承一号”盾构机今天成功始发,上海轨道交通建设10个项目持续“刷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地铁方面获悉,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进度持续保持刷新,在申城大地的东西南北,在建2号线西延伸、1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13号线东延伸、17号线西延伸、18号线二期、20号线一期、21号线一期、23号线一期及崇明线等10个工程全面推进,加速建设,地面挖机车辆奔忙,地下盾构掘进不息。
随着盾构机的顺利推进,18号线二期正线隧道进入管片拼装环节,这也标志着在上海轨道交通工程中预埋承插式管片新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预埋承插式管片是上海地铁在本轮建设中推广应用的新工艺技术之一,为推动国产研发继往开来,上海地铁开展自主研究,实现了预埋承插管片的连接件及管片的全国产化。
类似中国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承插式管片采用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将管片紧密拼插在一起,省去人工拧螺栓的步骤,从而构成“环刚纵柔”的隧道框架。承插式管片最早曾在18号线一期入场段试点,随后又在13号线西延伸线等地质条件适配的区间进一步扩大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螺栓拼接,承插式管片在施工精准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推进了隧道管片生产标准及作业流程的统一,驾驶员操作拼装机,在连接头设计,以及拼装操作等环节,都能做到精准化匹配、标准化操作。既节省了人力,成环精度也能进一步提升,减少了渗漏水等情况的发生。此外,还能提高隧道的抗变形能力,提升隧道环形的受力性能,极大地减轻后期隧道运维的压力。
目前,轨道交通建设行业正向着全自动化方向演进,预埋承插式管片技术的推广应用、盾构机智控及5G网络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正在为行业技术迭代打下基础。
据悉,江杨南路站至爱辉路站区间全长1586.694米,是预埋承插式管片首次在长距离、小半径、大纵坡、涉承压水和连续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正线隧道施工中的应用,施工极具挑战性。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上海地铁将继续加强技术引领,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从源头推进盾构隧道精细化施工、提高隧道工程质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