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200项特色中医专病专科建设
2023-10-1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2021年12月,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省(市)启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10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沪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在全国率先针对社区开展200项特色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将覆盖全市80%社区卫生中心,今年已支持首批76项。

据介绍,上海致力于让“社区成为中医药服务主阵地”,已在全市构建起一张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村卫生室)组成的最大的家门口中医药服务网络,计划内的150个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也在加紧建设中,把中医药服务融入居民生活圈。全市同时推出社区中医基本病种清单,覆盖114种疾病,在“国家清单”基础上增加了44种。

上海中医医师年均诊疗人次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介绍,一年多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强化多部门联动、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也取得积极成效。

比如,提升中医药“价值链”。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的改革,确定首批22个病种,创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付费模式,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中医药事业等多方共赢。另一方面,开展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以使用端作为切入口,首批23个品种实现了全程追溯和优质优价。同时建立从饮片溯源到代煎服务的一体化质控链条等。

上海推动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构建了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鸿毅介绍,目前,本市100%的区均有政府办中医医院,100%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科室,中医医师年均诊疗人次居全国第一。“十四五”期间,又加快建设高水平中医医院,构建市级中医医院多院区协同发展新格局。此外,90%的三级中医医院设置互联网医院。

上海拥有9个国家区域专科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和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以及一批市级中医优势专科、优势病种和特色诊疗技术。本市中医医院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44.87%,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达到84.76%,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上海市成立中医药信息统计中心,构建覆盖全行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门诊、住院诊疗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定期采集和发布中医医院内涵运行数据,为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撑。

社区已成为上海中医药服务“主阵地”

据闻大翔介绍,全市已构建起一张有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86家服务站(村卫生室)组成的最大的家门口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市制定社区中医药服务综合指数,保障社区中医药服务的提升。

由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以及市中医院四所市级中医医院牵头,形成覆盖全市的东、南、西、北四大区域医联体。目前在社区开设中医医联体专病联合门诊134个,带教基层医师286名,全市16个区都实现了市级中医医院制剂在医联体内的社区调剂使用。

从去年起,上海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计划要在3年内建设至少150个。项目选址在功能社区、社区生活圈里,以点带面,把中医药服务融入居民生活圈,满足“最后一公里”服务需求,打造“家门口”中医药的健康之家。

培育社区中医药服务新势力。上海通过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安排百名市级名中医团队直接下沉社区进行指导。针对基层青年中医骨干开展三批专项培养,其中有116名中医骨干同时被龙华,岳阳,曙光等三甲中医院实现双聘,进行同质化培训,切实提高社区中医药的诊疗水平。

让百姓吃得起中药、吃上好中药

据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超介绍,目前全市开展的140多项中医诊疗项目以及1381种中成药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符合国家标准和上海地方炮制规范的1460种中药饮片和上海医疗机构使用的617种中药制剂,均按甲类支付。参保人使用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制剂,相关医药费用得到充分保障。

中药饮片质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重要因素。闻大翔表示,上海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中药安心达”服务场景建设;实现公立医院第三方代煎配送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国内率先开展从田头到床头可追溯饮片临床应用试点。截至今年九月底,“饮片全流程追溯体系”已覆盖全市380余家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累计上链中药饮片溯源数据11万余条,代煎配送处方750余万张。市民可通过手机及时获取处方、代煎配送、饮片溯源的相关服务信息。

全市还新增“中医舌脉面信息采集体质辨识技术”“中药临方定制加工”“药物面膜综合治疗”等中医医疗服务,促进中医药创新技术尽快投入临床应用。

鼓励中医药应用普及,上海市医疗保障局遴选22个体现中医独特作用和优势的病种,在22家二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

据介绍,试点以来,中医药应用普及率明显提高。22个病种平均每月收治例数从1591例上升至2468例,上升幅度达到55.1%;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例占比从18.3%上升至24.0%;平均每个病例使用的中医技术由3种上升为4种;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提高10.8%。此外,坚持采用中医综合治疗率、整体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3.8%。部分优势病种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平均住院天数减少9.50%。试点病种病例费用平均下降3.0%。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下一步上海还将积极开展优势病种遴选工作,不断提高病种覆盖面和试点医疗机构范围,促进本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