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园里出现一片无墙的“艺术森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一部经典、一段故事、一份情怀、一种力量。10月11日,“上海师大·印象”艺术森林校园文化展示季——沉浸式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精品展演主题曲《相信》在学校水杉林中唱响。这片水杉林自此将打造成一片无墙的“艺术森林”,之后的每个月,这里都将推出主题活动。
◆ 让艺术创作“走出”美术馆围墙 ◆
作为此次沉浸式展演空间,无墙的艺术森林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结合学校建校初期种植的水杉林形成的自然景观和沉浸式的艺术展演,运用自然光影投射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的效果,与自然相互映衬,打破了传统艺术展演的界限。今年上半年,上海师大“艺术森林”曾迎来首秀——2023届雕塑专业《息——自心问题研究》本科毕业汇报展。
此次沉浸式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通过跨越时空的叙事手法,借助艺术森林古朴而厚重的自然元素,将校园实景舞台化,艺术舞台实景化,创造性地实现了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艺术表达的现场感。
在这样的“舞台”空间,上海师大音乐学院师生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从《党的女儿》到《2020好儿女》表达的主题思想,让沉浸其中的师生在多样的艺术表达和创新的艺术语言中,真切感受经典文艺作品作品传达的精神内涵。内蕴着人文气息的校园景致与“舞台”内外的师生,一静一动,使得静态的“舞台”空间获得了灵动的意趣,营造了具有浓郁师大特色的艺术时空。
在美术学院院长周朝晖教授看来,艺术森林的公共艺术展,可以让艺术创作“走出”美术馆围墙,突破传统艺术中对于表现“美”的认知边界。同时,突破作者与观众身份的边界,让观众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参观者”,而成为艺术创作的“参与者”。
◆ 打造“上海师大·印象”等文化品牌 ◆
沉浸式演出导演、舞蹈系副教授苗小龙说:“突破舞台表演艺术创作的传统观念,是我一直努力突破的艺术创意与审美创造。我们将不断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法,让爱党爱国的情怀深深扎根青年学子心田。”
声乐系副教授陆蓉此次指导学生沉浸式演出民族歌剧的经典片段,她直言这也是自己坚持20多年来课堂示范教学和实践教学后的一次新探索。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中华文脉,让经典民族歌剧和唱响新时代作品走出剧场,走进师生,是师大人肩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
2022级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叶子是田玉梅扮演者、《相信》主题曲演唱者,在校园无比广阔的舞台,她努力理解角色情感,让自己的声、情、像沉浸其中。“当唱响‘相信所有的明天都是希望,相信人间已经有了榜样’时,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心中澎湃,激励我争做新时代党的好儿女。” 叶子说。
沉浸式演出现场吸引了校内师生驻足观看。影视传媒学院202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党员张珂睿感到,沉浸式演出为大家提供了新颖的艺术体验方式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促使学生党员更实干担当地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而来自美术学院2023级书法学(师范)专业尤雅文同学则感叹,沉浸式观摩《2020好儿女》帮助自己进一步端正了入党动机。成为一名卓越的美术教师,是她的梦想。“我将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墨色篇章。”
记者从校方了解到,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立足办学特色,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积极打造“上海师大·印象”等文化品牌建设,充分运用“艺术森林”等艺术空间和美育基地,设计“春之风”“夏之荷”“秋之叶”“冬之雪”等主题,在月月有的亮点中书写厚德之美、博学之美、求是之美和笃行之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