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知识和能力毕业年才临时抱佛脚?从新生职业导览月即刻开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就业知识与能力是到了毕业年才开始储备临时抱佛脚的吗?不论是本科生、研究生或是MBA新生,从踏入校园的一刻开始,“未来走向何处”理应成为常常思考的问题。如今,新生入学1月许,已有职场相关的锦囊为学生们送上了。
当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展开新生职业导览月系列活动,即Career Interest Commune Month(CIC Month),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里,通过“行业新趋势”“职场新力量”与“有趣和有光”3大板块近20场主题分享活动,为同学们解读各行业核心领域的最新趋势和人才需求,助力未来职业规划。
// 多元洞察新行业趋势带来的职业机会 //
“我们无法脱离科技带来的加速度”,种子计划创始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合伙人任剑琼说。任剑琼是在主题为“Z世代年轻人,如何成为未来的科技领袖”的分享时提及这一观点——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当口:科技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学什么专业,未来所有公司可能都是科技驱动的。
从2021年的一天,到2022年的一周,再到2023年的一个月,职业导览月系列不断迭代升级,将越来越多元的生态圈伙伴纳入活动范围。除了时间更长外,今年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正在于提高了科技、创新和ESG等相关主题分享的占比。
校方认为,作为商学院学生,在传统的商科生职业发展路径外,也更应关注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科创行业、以及新的行业趋势所带来职业机会。
“我们为同学们邀请到了来自各行业领域的嘉宾进行分享,妙盈科技副总裁陈雍介绍了ESG给职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飞利浦大中华区睡眠与呼吸事业部总经理卢颖琴和中来光电海外销售总监谢小凡解读了能源、医疗行业中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潜在空间;前字节跳动CHO首席幕僚长、飞书业务副总裁袁凌梓解读真实的‘大厂’与‘初创’等,我们希望通过不同职能、世代、国籍的嘉宾的分享,帮助同学们了解当下行业脉动与趋势,感受真实的职场氛围。”复旦管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曹能介绍道。
// 愿追寻有趣向往有光 //
化解同学们的焦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入校之初树立信心。
在不少学生看来,职业发展就是遵循一条确定的道路:一环扣一环,走好一步就要为下一步做准备。“其实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并不是像下围棋一样,能够规划好很多步之后的走法。更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能把兴趣变成擅长,最终因为能为社会、他人贡献价值而成为自己的持久的热爱。”曹能说。
如何找到兴趣、培养兴趣?又如何把感兴趣的事转化为擅长的事,热爱的事?此次,专门开设了“有趣和有光”这一板块,邀请那些将兴趣转化为热爱的创业者们分享TA们的故事:复旦校友、小宇宙App CEO Kyth回到复旦,与管院同学对话畅谈;猫头鹰喜剧创始人、知名脱口秀演员史炎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幽默一点总是好的”为题的讲座。
其实,这个点子来源于去年一位本科生的反馈。“除了咨询、金融等行业外,希望能邀请例如UP主、播客主理人等更多拥有更加多元化职业背景的校友来做分享。这些行业可能是学生们不了解,但感兴趣,想去知道更多的。”曹能说。“人生也好,工作也好,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可迁移的。我们要做到就是找到那个同频共振的地方。”
// 职业规划也是人生启迪 //
作为新生职业导览月系列的第一场活动,复旦管院邀请了DT.School联合创始人、《人生设计课》联合作者、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比尔·博内特(Bill Burnett),带来了题为“How to Design a Happy and Meaningful Career and Life”的分享。作为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设计师,比尔直言,“最有趣的设计,是你的人生。”
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有着怎样的关联?在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里,两者得以融合的可能性有多大?除了职业和行业,分享嘉宾们自己的人生故事,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和思考。
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与成功?为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里,选择了这个方向,又是否曾后悔?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毕业后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最年轻的总监之一。面对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他选择辞职创业:“我不愿意一眼就能看到自己退休时的模样。”从“就业还是创业”这个摆在所有学子面前的课题出发,沈子瑜说道:“要做对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对。不要辜负自己的热爱和梦想,用最勤奋的状态去实现目标。”
除了在实习中试错,打磨简历,研究行业与自身的匹配性等等技术性的工作,职业发展作为一个更广义的概念,与人生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这些都是未来人生和职业发展道路上最宝贵的东西,而这些不是通过大量重复的实习、无谓的内卷才能获得的。
就像沈子瑜分享中所说,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敢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脚踏实地的付出。“这也是我们希望在新生职业导览月系列中植入的东西:价值观的教育。”曹能说,“我们希望在入学伊始就把这样的理念传达给新生:职业发展是广博的。大学期间的每一次活动、每一门课程都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从而影响未来的职业道路。与人合作、不怕挫折、积极乐观、创新思维、终身学习等等,长远来看,这才是决定性的,也是我们期望学生能够获得的东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