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者汇集《不期而别》,融合语汇演绎东西文化交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11月3日至4日,上海金星舞蹈团与巴黎分团新作《不期而别》将于上海YOUNG剧场开启全球首演,而后,经布鲁塞尔启程海内外巡演。该舞剧作为上海YOUNG剧场「秋是」国际戏剧季剧目,这也是巴黎分团在国内舞台的首次亮相。
今日,记者探班上海金星舞蹈团排练厅,提前了解创排幕后。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度,拥有各异文化背景的舞者,将在这部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舞作品中碰撞出别开生面的现代艺术火花。立足女性叙事与聚散别离的际遇故事,创造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语境。
// 在舞步中交织相聚别离 //
记者获悉,本轮演出由《回声》和《不期而别》两个篇章构成。《回声》是一部有关女性的自白书。在充盈着水声的空间中,女舞者身着颜色各异的丝绸裙,将诗性的叙事徐徐展开。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聚焦女性对生命改变的感知和体验。她们的生活反映出相似的斗争,她们的故事交织着相互回应,从更大意义上倡导真我与团结。
《不期而别》则试图在流动的相遇与分别之中,探索一部关于人间际遇的启示录。每一次擦肩而过与不期而别的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个体生命的丰富故事。在一次次短暂相遇的交互之中,舞者试图打开一方小小窗口,去探索过客背后的世界。
首演于2013年的《回声》,由南非编舞莫娅·麦克尔与金星舞蹈团共同创作,一经演出便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力量与态度。继而引出2019年《不期而别》的合作构想,编舞大卫·埃尔南德斯加入,巴黎分团共同演绎,彼时作品尚命名为《擦肩而过》。
历经三年沉淀后再度重启,《不期而别》对于相遇与别离的现代性解读愈加深刻。主创们都因共同的经历有了更强的联结,也赋予了作品更复杂的生命体验。正如编舞大卫·埃尔南德斯所说:“尽管每个人的道路不一样,但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爱恨别离,基于人类的共同经验,观众可以在这部作品中看见自己。”
// 在开放中擦出文化花火 //
《不期而别》再度复排迎来的是一场异文化于开放中碰撞生辉的崭新面貌。金星说:“国际文化交流的妙处在这里,不同的文化在演员身上不断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对于金星舞蹈团的东方舞者而言,莫娅所独具的非洲女性力量感,成为了他们之间强有力的触发开关。那种印刻在骨子里的非洲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激发着东方舞者的全新表达。哪怕只是一处细微肢体的变化,莫娅给到中国舞者的启发,总在冲击着亚洲舞者含蓄内敛的特质。莫娅觉得:“金星之所以邀请我编舞,是因为我能充分挖掘和释放舞者们内心强烈的感情和能量。”
在《不期而别》的创作中,莫娅引荐大卫·埃尔南德斯加入其中共同担当编舞。这位成长于欧洲的美国编舞家,是莫娅的老师也是她合作多年的搭档,在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上与莫娅完美互补,二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上共同促成无间的合作。由此,更为《不期而别》现代舞演绎背后的文化调色板再添一抹别样色彩。
2019年,金星舞蹈团成立20周年之际,艺术总监金星着眼海外广阔的现代舞艺术天地,启动巴黎分团相关计划,期间经历了疫情等因素的搁置,时至今日金星舞蹈团巴黎分团已具备成熟的运作机制。舞者来自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不期而别》将是他们的中国首秀。这也将是国内首支回归本团联袂演出的民营院团海外分团,东西方艺术家汇聚于此共创金星舞团现代舞新作。
《不期而别》是一场现代性美感的演绎,更是一次东西方舞者共同深挖自我的对话。借由作品的延展,东西方舞者深切感受到彼此情感表达与力量质感的微妙差别。正如金星舞蹈团首席演员、编舞刘晓彤所说:“巴黎分团的演员思维是自由的,身体质感也不一样,有些身体很松弛、很有个性,有些身体很有力量……”
考量不同舞者各具特色的质感,作为艺术总监与服装设计的金星从中间色的更多可能性着手,根据队形、画面构思双人舞、三人舞演员的颜色交替,量身打造舞者服装,在细节色彩拼接中勾勒更真实的人物群像。在贴近心灵的交互之中,东西方舞者也将更深处的“自我”交付给现代舞,在舞蹈中看见自己,亦看见他人。现代性、多元化的表达随即发生,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在舞者与观者之间,自然而富有生机地流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