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名00后拿下国赛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冠军
2023-10-3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四个月,每天从睁眼就开始训练,经常操练至凌晨一点。今天,对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三名00后学子——周建文、李佳杰、江枫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

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三人凭借完善的信息化建模方案和在实操平台操作中扎实的基本功斩获赛事一等奖。

  三名00后选手协作夺冠  

据悉,“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今年首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该赛项要求参赛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与合作完成包括信息化建模与方案编制、施工图识读与施工模拟、技能实操三个竞赛模块的任务,重点关注参赛选手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刚刚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代表周建文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团队成员从暑期开始备赛,经历了四个多月的充足准备,训练过程十分艰苦,往往一早起来,要训练至凌晨一点左右。“我们集训队的成员们夜以继日在实训室里反复练习,仔细推敲每一个模块。虽然高强度的训练会让人疲惫,但大家始终没有放弃。”

训练的每个模块对团队成员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先要建模,之后要进行深化设计。比如,我们需要先用BIM技术构建一座建筑,在深化的过程中对细节进行处理,比如加入钢筋等。之后,通过仿真虚拟技术还原在工厂生产模具的过程,然后再用吊车现场实操。”周建文回忆说,除了赛项十分复杂外,直到比赛前一个月,才知道赛事用的软件是指定的。要在短短一个月里快速熟悉新软件,这对每位选手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比赛期间,也出了不少状况。周建文告诉记者,在实操吊装的临时支撑固定时,有点紧张,光固定这个动作就花了特别多时间,吊装时要求调整到图纸给的规范尺寸,尺寸偏差最多只能有5毫米。“深化图纸的时候,我们一看竟然有18个轴网,轴网越多越复杂,难度也越高。这和我们平时训练时候的尺寸不太一样,平时只有10~15个轴网。一开始我有点懵,不知从何下手,但运用之前训练的技巧后,很快就上手了。”

在吊装环节,作为组长的周建文需要喊口令、指挥整个吊装的过程。“虽然我们三个是一个班的,我还是班长。但在一起组队前,我们彼此之间没有那么深入的接触。这四个月,我们要不断磨合性格,很考验团队协作精神。”周建文说。

  171名选手同场竞技  

“真的很不容易,需要给我们的选手点赞。”带赛教师、城建职院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梁晓丹表示,在参赛过程中,团队老师和同学们也真正理解了技能大赛比的是技能、拼的是心态、磨的是意志的真正含义。

她告诉记者,该赛项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毫不夸张地说,能完成整个赛事的训练,就能掌握全产业链上各个领域不同岗位的技能。比如前期的建模和深化设计模块,是毕业后去设计院的学生主攻的内容,虚拟仿真模块涉及到的领域相当于在模块构建厂生产模块,吊装则是施工单位要做的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装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还要有实践操作吊装能力。这次比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对于学生们的快速学习能力,梁晓丹也不吝赞美之词,“赛事公布的软件,对于很多院校来说都很陌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们就熟练操作软件,这说明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赛项今天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闭幕,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赛代表队,共171名选手同场竞技。

最终,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6支代表队荣获一等奖,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11支代表队荣获二等奖,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等17支代表队荣获三等奖。12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