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过7个国家218个城市,最后选择扎根奉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我曾经走过7个国家,218个城市,最后选择在上海奉贤定居,在西渡扎根。”年轻女孩讲述了自己在奉贤让梦想开出花朵的故事。还有更多的青年人道出了奉贤带给他们有关未来的美好期待。
2022年9月开始,来自上海市作家协会的40多位作家、来自奉贤摄影家协会以及奉贤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共同采访了100多位在奉献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奉贤人,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并出版。
今天,这本关于选择奉贤、选择未来的书籍正式对外发布。翻开书页,可以读到这些年轻人在奉贤打拼的故事,同时也能感受到奉贤把人才留住的魅力所在。
“这是我在奉贤奋斗的第十七年。”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属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副书记、副校长包蓓姹,她再次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选择奉贤、扎根奉贤的奋斗史。
17年前,刚从复旦毕业的包蓓姹踏上了奉贤,这片对当时的她而言完全陌生的土地。她深深感到自己在奉贤教育领域想做的和能做的还有很多。其间,她先后在奉贤4所学校任职,致力于“让金子闪光,让生铁成钢”。
就这样,扎根奉贤,努力拼搏。包蓓姹一路在迎接挑战中不断成长,陆续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包蓓姹在前进,奉贤也是。一路上她见证了奉贤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日益均衡,优质均衡水平明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奉贤孩子不出奉贤就能上好学校。
很久以前,当包蓓姹提到奉贤时,多数人还是抱着郊区乡下的刻板印象,而现在当她再与周边的人提起,越来越多的人会说:“奉贤我去过,那里是个好地方。”
包蓓姹告诉记者:“奉贤有我的青春、我的梦想、我的追求,也有我的未来。我很庆幸当初坚定地选择了这里,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奉贤,选择奉贤,发挥思考与担当,把个人梦想汇入奉贤发展的时代洪流,为实现奉贤美、奉贤强贡献力量。”
同样选择扎根奉贤的,还有小皮匠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吴进宝。1981年8月18日,吴进宝对这个日子印象深刻,那是他初来奉贤青村,用一根扁担,挑着一个箱子走街串巷讨生活的日子,“那时很艰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多亏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他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
为了答谢他们的善意,吴进宝从1986年开始做志愿者帮助他人。他在青村的电影院设了一个摊位,每个月10日为老百姓免费修鞋。时间长了,越来越多人问:“小皮匠,我能不能加入你的团队?”就这样,志愿队伍一步步壮大起来,有理发的、修雨伞的、磨剪刀的、配钥匙的……
2018年,在青村镇政府和青村居委的支持下,吴进宝正式成立了一个社会组织。“当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一个组织,我就引导了更多志愿者,把正能量传递出去。”
“选择奉贤,就是选择了美好未来。我们小皮匠团队会一直坚持下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吴进宝说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