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人口占44.1%,这里如何打造高标准建设区域诊疗中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手掌不全离断的浙江工人在这里完成了断掌再植,90多岁的老先生摔倒后在这里重新站起,73岁的东北阿婆慕名在这里手术治疗,38岁青年昏迷后在这里转危为安……
在虹口区,目前已形成“市级医学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格局,“十五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全区规划了一南一北2个区域医疗中心,分别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为区域内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上海首批区域医疗中心的首要目标。
※ 高标准建设区域诊疗中心 ※
“作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区域内百姓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上海四院作为上海首批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上海四院院长熊利泽说。
虹口区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60岁以上人口占44.1%。作为上海北部区域的一家医疗中心,如何承担好医院周边区域内人群的医疗保障任务,是摆在该院面前最大的现实难题。最终,医院定下以“老年病学”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实现医疗康复一体化,努力打造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妇儿中心等四个区域医学诊疗中心,其目的就是为区域内老百姓的常见病、危重病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为一家区域医疗中心,我们一直把‘公立’作为医院最高价值追求,把价值医疗作为医院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熊利泽院长表示,这三年来医院先后获首批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首批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儿科获“上海市综合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单位”,“林氏痔科传统痔瘘治疗术”“薄氏针灸”和“顾氏闻药疗法”被纳入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强腰壮体。”同时,上海四院将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作为切入点,借助各方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让患者康复“快起来”。
※ 切实下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 ※
“切实下沉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让区域医联体‘联起来’,以实际行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创新医疗模式最大程度惠及区域内广大百姓。”四院党委副书记谭莉疆告诉记者,这些年该院以“医疗联合体及赋能社区”为抓手,创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区域医联体作用,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有效弥补社区医疗设备短缺、救治能力不足等缺陷,为区域内医联体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开展医联体、双向转诊方便居民就医,上海四院将门诊号源池与社区医院相连接,优化双向转诊预约流程,方便社区患者预约就诊。截至今年10月,该院与社区医院转诊人数1039人次。
与此同时,医院还依托区域医联体平台,联合虹口区北外滩、嘉兴、四川北、曲阳、江湾镇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利用互联网医院和云平台,以慢病管理和健康体检为基石,发挥人才交流和技术辐射,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
“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是当前上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中坚力量。”虹口区卫健委副主任史立华表示,虹口区紧紧抓住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期,立足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这一“强腰工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全力构建与北外滩建设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