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进博有我|中侨青年来了!五年级资深“小叶子”再赴“四叶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本届进博会进入倒计时,自9月19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微信公众号“中侨青年”发布《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1000余名同学积极报名,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最终有154名“小叶子”成为第六届进博会“小叶子”。
再次穿上进博会衣服
他已经把进博会当做自己的家
来自中侨的王佳选是一名五年级“小叶子”,当他再次穿上进博会志愿者的衣服,感觉尤为亲切。他告诉记者,五年来,自己见证了进博会越办越好,进博会也见证了他的青春成长,更见证了他从一名共青团员向中共党员的身份的转变。
原来,当王佳选第一次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时,他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此后每年他都把进博会当作历练自我的平台,第五届进博会时,他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迄今,他还清楚记得在第三届进博会志愿者活动中,他被分配在洲际酒店大厅区域验证区引导组中,配合公安机关在洲际酒店对来宾进行身份认证和行李安检的经历。
王佳选回忆说,由于岗位距离志愿者之家较远,且每天工作上岗时间人均超过五小时,大家都只能在临时休息区休息一下再准备交替上岗,只有在午晚餐时间利用仅有的半小时时间回到志愿者之家用餐,虽然大家在工作中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十分疲惫,但大家从未有过抱怨,而是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次上岗。“通过担任进博会志愿者,我深刻感受到这么一个庞大的盛会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构建而成,和每个人的成长一样。这是我青春独特的回忆,也是我每年参加进博会的动力。”
超长待机,用74天做好进博后勤保障工作
今天是进博会长期志愿者张家宁上岗第74天。今年进博会长期志愿者刚开始招募,他就报名了。经过校内面试、推荐,市内复核,他最终成为一名进博会长期志愿者。因在第五届进博会时深入参与了进博会后勤方面的工作,今年面试长期岗时,结合上一年的经验和他学习的物流专业知识,张家宁被分配到后勤物资管理方面的工作。
进博会开始前,张家宁负责来自各高校5000多余名“小叶子”的服装等各种保障物资的接收分发工作,会期期间负责突发情况的物资发放和活动物资的分发。令他感觉到措手不及的是今年分发物资,有的会需要发快递给各高校。这是个相对来工作量较大的工作,需要统筹好,所幸在团市委和进博局以及各高校的支持下,一切都顺利进行。
张家宁表示,进博会的工作苦乐交织,在这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认识到很多朋友,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像这次工作,我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物资分发、组织、登记等经验做好流程优化,有序安排推进了各项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
二年级“小叶子”许自强表示,2022年自己参加了第五届进博会志愿服务,第一次“小叶子”的经历让他开阔了视野,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这次进博会我在综合接待组的岗位上,将负责开幕式及分论坛嘉宾集散和指引工作,从巡馆培训到实岗演习再到礼仪培训,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资料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在日均3万步的踩点演练中不断找出问题强化细节,这让我对综合接待组的功能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结合之前的志愿经历,现在的我能够更主动从容地面对参会人员的问询,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技能,以实干担当焕发青春风采,延续好中侨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许自强说。
154名中侨“小叶子”集结完毕
蓄势待发,只为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侨大学共有154名“小叶子”,其中会期志愿者120名,“小叶子”体验官10名,辅助管理岗10名,储备志愿者10名以及长期志愿者4名。为保证服务质量,中侨大学进博会工作组于10月集中开展第六届进博会中侨“小叶子”校内专题培训。围绕进博会志愿服务常用语、急救普及、志愿服务礼仪、场馆知识等,打造《通用英语培训》《急救知识培训》《志愿经验分享》《场馆知识介绍》《纪律礼仪培训》等五场校内培训,助推中侨青年志愿者高水准的服务素养,以最完善的知识储备,最精神的面貌向着进博会进发。
在今年,154名中侨“小叶子”中,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共19人,共青团员共116人,党团员占比高达75.3%。为发挥组织优势,该校在10月31日在图文信息楼报告厅召开第六届进博会临时党团组织成立暨动员大会,并在会后召开第六届进博会志愿者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把组织建设嵌入志愿服务一线。
据悉,这也是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第六次参与到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中。五年来,近700名中侨“小叶子”,用8万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见证时代发展的洪流,不断书写中侨青年“信得过、拉得出、干得好”的志愿服务名片,不断擦亮职业教育与志愿服务的高度融合。在今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期待与进博再次书写双向奔赴的青春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