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唯一杂技剧首演,《天山雪》呈现70年援疆壮丽画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杂技剧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内容和杂技技巧结合。这是杂技剧成功的关键。”杂技剧《天山雪》艺术总监俞亦纲对记者表示。经过修改提升的上海杂技团《天山雪》,昨晚首演于上音歌剧院。这也是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的唯一杂技剧。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杂技是缺乏叙事能力的,可能是技巧展示比较多,讲故事的能力不行。但是自上海杂技团《战上海》之后,这一观念正在发生转变。身为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的俞亦纲目前也是上海杂技团的艺术指导,他告诉记者,只要经过精心的编排,让技巧服务于叙事,让叙事给技巧以启示,杂技剧非但可以成立,还能很感人。
《天山雪》今年5月试演结束后,主创团队立即进入了修改提高的工作中,对于全剧的综合舞台艺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青年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提高版的《天山雪》最大的变化就是在保留了原有主要高难度杂技技巧的同事,对故事进行了梳理和删节,从而让整个作品更为紧凑。在一番努力之下,目前《天山雪》总时长为1小时50分钟左右,比最初缩减了整整25分钟。
《天山雪》描绘了70年援疆的历史画卷,唯美表述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杂技人奋勇拼搏,勇于攀登的雄鹰精神。此次序幕和尾声堪称修改的点睛之笔,聚焦于首尾呼应,主题贯穿。《天山雪》进一步体现了海派杂技剧在追求现代戏剧性和舞台统一度方向上的探索和尝试,将雄鹰精神贯穿始终,通过一个个节目,一场场剧情的展开,将“雄鹰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故事节奏加快,但抖杠、空中飞人、达瓦孜等高难度技巧一个也不少,也会对演员构成新的挑战,演员们需要在训练技巧的同时,打磨演技,增强人物的刻画能力。《天山雪》主角王雪峰扮演者王怀甫曾在《战上海》饰演班长江华,他比较两个角色,认为江华是“提气”的,而王雪峰却是“沉气”的。作为杂技演员,王怀甫显然更熟悉提气的江华,而对沉气的王雪峰更不敢有丝毫懈怠。王怀甫今年39岁了,这在杂技演员中已属高龄,他说演《天山雪》最大的挑战就是体力,在剧中他不仅要挑战飞杆技艺,还有呈现立绳等创新技巧,“到半空中,谁都会紧张,一旦乱用力,消耗更大,需要演员情绪到位、合理分配体力。”
杂技剧《天山雪》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2010年,上海市马戏学校受新疆文化厅和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委托,在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的关心指导下开设了新疆班,多年来专业培养50余名来自新疆的杂技学员。就在《天山雪》首演前两周,剧中“抖杠—雄鹰”节目参加第19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荣获金狮荣誉奖。俞亦纲笑言,“剧中国际比赛拿奖情节,原本有一些演绎的成分,现在都成真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