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科“她”论坛:鼓励女性走向科学舞台的中央
2023-11-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2023年诺贝尔奖涌现了4位女性获奖者,在诺奖历史上,今年的“她”比例较高,体现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杰出女性走到科学舞台中央的趋势。昨天下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中外明星女科学家齐聚一堂,聚焦女性科学家的创造力、领导力,探讨扩大行业模范的正面影响,以此引导和激励更多优秀女性积极投身科学事业。

全球科技性别鸿沟仍在

  女性仅占科研岗位三成多  

本届顶科论坛首次引入了联合主席制,“她”论坛邀请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携手担任联合主席。

曾担任保加利亚外交部长、2009年至2017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伊琳娜·博科娃在演讲中说,尽管女性在提高高等教育参与率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的各个层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性别差距。她提到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女性在理工科方面的教育和职业中仍占少数,仅占工程专业毕业生28%、人工智能专业22%,而全球科技业员工只有不到1/3是女性。全球范围内,女性仅占科研岗位的33%,而且在技术部门各级任职尤其是领导岗位的任职人数非常不足,只占专业人才领导岗位的24%。根据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女性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往往较短,收入较低,而且在晋升当中常常是被忽视的一方。

2021年沃尔夫医学奖得主琳妮·马奎特是家庭中第一个上大学的,她至今记得,刚进入大学时很紧张、很害怕,“我还记得当我毕业时,我们生物学都没有女性研究员。”为什么到了2023年,性别平衡多样性仍然是一个话题呢?在琳妮·马奎特看来,虽然如今都认识到理工科需要更多的女性,但女性的潜力仍然没有被充分挖掘,不仅在中国,全世界都这样。这样的潜力释放不足,导致了理工科方面人才的缺少,同时还导致性别偏见、歧视和不平等。

如何可持续帮助女性提高科学参与度?琳妮·马奎特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四步:改变阻碍女性参与的观念和偏见,增加在理工科方面的女性领导人数;消除理工科方面结构性不平等,增强儿童保育设施和服务,灵活陪产假,尤其解决女性科学工作者在生完孩子之后出现的流失问题;重新规划理工科社会投资,应对相关问题;发挥女性教授的重要作用。“我在高中时都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有名的女性科学家,我当时真的不知道选择这样一个事业对我意味着什么。”琳妮·马奎特认为,必须要设立一些榜样,让女性能够得到指导,并且要鼓励在各个领域有天赋的女性去坚持下去,“坚持不懈是关键。”

中国女科技工作者近4000万人

  多项措施助力女性科技人才崛起  

“她”论坛上,89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一亮相,就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她从事光合作用研究达60年之久,在中国开辟了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领域。尽管已经年近九旬,但匡院士仍神采奕奕,她全程英文演讲,气质优雅,不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成果,还分享了自己如何战胜乳腺癌投入科研工作的经历。“我想和大家分享Marie说过的一句话,生活对我们来说都不容易,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必须要有毅力,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是有天赋的,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需要找到这种天赋。”

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是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作为生殖学家,她长期致力于从事妇产及生殖健康相关临床、基础研究与转化工作。她认为,女性的种种特性,包括坚韧、持久、关爱他人等,使得女性成为医者、科学家、管理者之后,就会展现温柔与坚强、感性与思辨的碰撞与融合。“在历史长河中,女性推动了医学科技发展中的众多变革,很多女性也在各个领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乔杰院士透露,在北京大学就读的研究生中,女性占比超过了60%,无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女性的比例都高于男性;女性老师的数量为45%,指导了北医40%的研究生。“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女性人才,所以我们进行了第二届北京大学出色年轻医生的颁奖,其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女性,我们也鼓励她们不断促进在青年医师、青年专家之间的合作,包括建立更多的临床实践项目,给她们更多的机会,让她们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国际合作部部长罗晖在论坛上透露,中国拥有女科技工作者近4000万人,占全国的科技工作者总数45.8%。中国科协设立科技中国者委员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也支持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参与国际组织各类事务。相关部门和组织还共同启动了科技创新巾帼行动,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不断推动激发女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已经成为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说,刚刚闭幕的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明确提出,要支持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同时,大会鼓励女性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强调要加强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关注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权益保障。

她表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女科技工作者的政策举措。今年6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上海市也出台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