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穿星海、探秘宇宙,顶尖科学家探讨科学引领天文变革
2023-11-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继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22年度科学突破之首,中国的太空科学进展也被《科学》杂志预测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11个重大科学新闻之一。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人类不会放慢探索的脚步,而探索的过程离不开国际间的开放与合作。今天上午,世界顶尖科学家天文分论坛上,包括世界顶尖科学家、中国两院院士和业界杰出专家、学者在内的众多“大咖”,聚焦国际空间天文科学计划和工程的最近进展与成果,探讨起了科学对天文变革的引领。

  ※  本次论坛“大咖”云集  ※  

本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天文分论坛“大咖”云集,由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物理与天文学冠名教授亚当·里斯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讲席教授葛健担任联合主席。

“非常高兴能够在这样大的科学会堂与各位相聚,共同开启这个非常重要的天文论坛。”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作为嘉宾作了开幕致辞。这是叶叔华院士第二次出席顶科论坛,两年前,在第四届顶科论坛“她论坛”上,她以全英文演讲呼吁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引发了社会热烈反响。今年她再次参会顶科论坛,并回归和本行相关的天文论坛。

32岁筹建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北京时间”成为我国的时间基准;拓荒“无人区”,提出发展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的计划,在变革期保持了我国的时间测量优势;谋划下一个“风口”——建立SKA亚洲科学中心,让中国拥有更多主动权……科研之路上,叶叔华院士步履不停。作为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她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也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很多老朋友都来了。非常高兴能够见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叶叔华用流利的英文感谢所有出席论坛的天文学家,“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见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学到更多天文学的科学知识。”96岁的叶叔华是本届顶科论坛最年长的与会科学家,但会议中她一直认真倾听,有人前来打招呼寒暄,她也是微笑应答。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名誉主任罗伯特·威廉姆斯也和叶叔华聊了好一会,一直以来,她都希望国际天文界之间能够有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更希望如今的中国天文学可以取得更加美好的前景。

  ※  天文技术对航天探索贡献很大  ※  

“天文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学科,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知名度和知晓度也不断提高。”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介绍了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天文学。

常进表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有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台、新疆天文台以及长春天文台等众多天文资源,还有其他一些天文学项目。而且,如今中国有超过30多所大学的天文学专业正在蓬勃发展。

常进认为,中国的相关天文设施对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助力,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FAST),就为科学家提供了广泛的研究数据和资源。“科学家已经获得了分子、中子的精确磁场强度,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天文武力和恒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ST天眼进行了22厘米发射的深度测绘观测,发现了一个长度达200万光年的超大原子机体结构,FAST快速检测周期性的射电活动,并且提供黑洞附近喷流的典型动力学的相关信息。”

在上海,天马望远镜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重大合作项目,也是直径65米的射电望远镜,在深空探测以及天文观测中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天文技术对中国的月球和深空任务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天文学在月球和火星探测方面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成果。”常进说,与此同时,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中国已批准加入SKA项目,有2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得到了大力支持,我们计划在4个波段和暗物质研究方面发展综合观测能力和协调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