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超级细菌?上海已成集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于一体前沿阵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细菌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造成1000万人死亡,甚至超过在2050年癌症的死亡人数。
如何挑战“超级细菌”?记者从最新召开的2023第六届噬菌体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暨第六届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上获悉,上海作为中国噬菌体治疗临床应用的发源地,已成为集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噬菌体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前沿阵地。
目前对付致病菌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有些人在感冒的时候可能会吃抗生素药物来缓解病情,但实际上,对于病毒性的感冒,吃抗生素远不如喝点热水更有效。
目前,对抗能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各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国13个部委联合印发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
作为杀菌明星,噬菌体疗法已逾百年历史。什么是噬菌体?在上海斯菲克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大会上,专家介绍,噬菌体就是专一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我国噬菌体临床应用开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17年成立了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在国内临床噬菌体治疗领域属于领先地位。
此次大会聚焦噬菌体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就噬菌体前沿技术、噬菌体临床拓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同时,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等协办的大会特设青年论坛和研究生论坛,为领域内的后备力量提供了展示舞台。
专家介绍,目前离噬菌体疗法已经很近,每年都会有一些应用噬菌体来治疗临床超级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出来。
“但是,噬菌体目前并没能获得大规模的临床使用。一方面我们对于噬菌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噬菌体的种类繁多”,讨论中,青年专家认为,另一个原因就是还缺少噬菌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要对噬菌体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有可能正确地应用噬菌体疗法。
目前上海作为中国噬菌体治疗临床应用的发源地。在此,专家呼吁,需要更多的噬菌体研究人员,包括学校、医院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构建更广泛、针对临床耐药菌的噬菌体资源库,最终才可以实现噬菌体大规模的应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