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大学生不爱坐前排,根子在哪里?
2023-11-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近日,多地高校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部分高校,如河南工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长春大学等着重强调对学生上课不坐前排等现象进行检查。有的高校要求学生干部带头坐前排,有的规定学生多次违反规定需要家长来校“陪读”。此事一出,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社会热议。

高校开展学风建设自然有其必要性,而学生不爱坐前排,也确实是个问题,学校着手处置,初衷是好的。但方法是否有效,那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要知道,“不爱坐前排”并非这一届大学生的“专利”,而是由来已久的“顽疾”。何况不止高校如此,企事业单位开会,也经常出现前两排空空的景象。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指望用下命令、给惩罚的行政手段去解决,无异于治标不治本。可能的结局是,命令下达之初烧过几把火,表面上取得一些效果,但随着执行者的懈怠,事态又逐渐恢复原样。这正是形式主义的通病。有网友讽刺高校此举是搞形式主义,道理也在于此。

不过,连局外人都懂的道理,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管理者难道就想不明白吗?恐怕不是不明白,说到底还是部分管理者“懒政”思维作祟,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深入到问题内部找办法,而只是简单地下发指令,应付任务。

实际上,真想解决“不爱坐前排”的问题,校方首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比如,有哪些因素导致大家排斥坐前排?这和课程本身的有用性与趣味性、授课质量、课堂氛围等又存在怎样的关联?这就要求校方一头连接学生、一头连接教师,让双方坐下来推心置腹、认真讨论,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应措施,才有望提升前排上座率。其中,校方扮演的不是“发布命令”的行政角色,而要承担起沟通协调的职责,发挥师生的主体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高校也要拓宽视野,多和基础教育联动。平心而论,学生不爱坐前排,责任不全在高校,近年来,高校也出台不少措施杜绝“水课”,让学生爱上课、爱听课。但教育是整体性事业,高等教育的“底子”是基础教育,很多短板根子出在基础教育,只不过在高等教育阶段被放大了。

“不爱坐前排”就是这样。尽管经过多轮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教学带有较强的灌输式色彩,致使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和高等教育的启发式教学、主动式学习落差甚大。这就导致中学生一旦进入高校,发现应试教育的严格规训已消失不见,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又没培养起来,难免各种不适应。“不爱坐前排”即为表征之一。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这种“断裂”,既需要基础教育目光往上,摸索与高校教学相衔接的方法,也需要高等院校放低身段,参与基础教育改革。这必然是漫长的过程,不会像下行政命令那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由此取得的成果才会是长期有效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特约评论员 唐骋华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