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满负荷”运行,这里多管齐下应对诊疗高峰
近日,儿科诊疗高峰备受社会关注。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开学以来,儿科就诊量明显上升。最近一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日均门急诊就诊量达到22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较上周环比增长5%。
日前,3岁的千千(化名)高烧不退,父母担忧不已,带着他来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秋冬季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儿科诊疗区域“爆满”。当天尽管已到午饭时间,但门诊外依然排着候诊的队伍。看到病恹恹的千千萎靡地蜷缩在爸爸的怀里,儿科主任张季红轻轻地抱起了他,给他做体格检查,并详细地询问孩子的病况。经过检查,孩子被确诊为肺炎。医生安慰父母道,孩子的病情尽管有点严重,但是完全可以治愈,不用太担心。经过两周规范化药物治疗,千千恢复了健康,他开心地张开双臂,拥抱了温柔守护着他的白衣天使。
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儿科诊断来看,近期接诊患儿主要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合并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病情较为复杂多变,甚至有发展至危重症的患儿。
由于目前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和病房都是满负荷运转状态,医院多部门通力协作,全力为患儿提供便捷、规范、温馨的诊疗服务。
个体化治疗,组团式呵护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儿童和青少年作为易感人群,往往是最容易中招的。“肺炎支原体既不属于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因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青霉素类天然耐药。”张季红介绍,临床上合并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儿较为多见,一旦病情多有反复,迁延难愈,极易出现生命危险,需密切关注。
咳嗽不止、反复发烧的童童(化名),连用5天阿奇霉素也没有取得明显疗效,辗转来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胸部CT检查发现,童童肺部有大面积感染,被确诊为重症肺炎,需要尽快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瘦弱的童童高烧不退,胸口极大地起伏着,虚弱得一句话也说不出,父母也焦急万分。医护团队迅速开展规范化救治,吸痰排痰、雾化、抗炎,全程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多次调整治疗方案,最终稳住了病情。经过医护团队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患儿大片肺部病灶吸收,最终顺利出院。
医生介绍,肺炎支原体的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儿童常用的是阿奇霉素,根据患儿病情使用2~3个疗程。对于干咳明显影响休息的孩子,可酌情使用镇咳类药物。同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要保障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合理饮食,高热时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还要保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多部门协作,流程优化提升就医体验
10月下旬以来,儿科门诊量居高不下,即使午休时间也依然是人满为患的景象。坐诊的医生们认真接诊每一位患儿,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医院食堂送来的饭菜,经常在他们的办公桌上凉掉了……
走廊里,仅有的两张长坐凳早已坐不下大规模的候诊人流,更何况还有需要输液的患儿及陪同的家属。为此,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后勤部门在儿科就诊的走廊里增设了舒适的座椅和移动式输液架,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及家属营造了便捷舒适的就诊环境。这样一来,尽管候诊时间比以前长,有了座位的家长们也多了几份安心。
考虑到很多患儿因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容易出现耐药情况,因此,丰富的药物储备和供应是维持治疗服务水平的强有力保障。目前,疗效好的药物一旦出现紧缺,医院药剂科都会迅速补齐,为儿科医生的治疗工作铺平道路。
编辑:黄烨
来源:上海杨浦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