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023-11-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内容、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等具体制度措施;坚持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今天,《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总结固化上海实践经验,加强制度供给,为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同时,条例增设“体育赛事”和“体育设施”两章,对市民关心的各类体育设施开放的话题进行了回应。

鼓励设立科学健身相关特色门诊

《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充分体现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将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明确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发布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完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内容、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等具体制度措施。

对此,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许琦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下一步,将据此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方参与、保障有力的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加强社区体育政策保障和体育工作人员配备,真正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

“我们还将会同卫生健康、民政部门和工会等制定实施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持续推动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相关特色门诊。优化体育设施服务保障,以财政性资金建设的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实施政府指导价,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械、药品,加强工作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公共体育设施按要求配置无障碍和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依托‘一网通办’平台为市民提供场馆预订、信息查询等便捷服务。落实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等管理责任。”许琦说。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体锻不少于一小时

此次条例明确,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多样化、高质量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加学生体质健康。中小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

近期,“课间10分钟”的话题广为关注。记者注意到,条例对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和幼儿体育活动有明确要求,以及学校体育运动会、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举办要求;同时,对体育师资队伍、体育运动学校建设,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等也作了相应规定。

条例指出,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应当为在园在托幼儿提供适宜的室内外活动场地、体育器材等,开展符合幼儿特点的体育活动,保证幼儿室外活动时间、效果和质量。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学校的篮球场到底能不能开放?公共体育设施收不收费?对于这些问题,条例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无需增加投入或者提供专门服务的,应当免费开放;需要增加投入或者提供专门服务的,可以根据运营成本适当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公共体育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用途或者妨碍其正常使用。

公办学校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规定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经营性体育设施向社会公益性开放。

同时,条例还规定合理利用高架桥下、闲置地、楼顶空间等场地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此次,条例增设“体育赛事”和“体育设施”两章,明确将大力发展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条例立足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目标,规定加强体育赛事统筹规划,发展新兴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力量办赛;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保障赛事举办安全有序;细化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权利范围,加强相关权益保障;培育体育赛事品牌,创建和完善体育赛事品牌指标体系等。

同时,条例坚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体育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建设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强金融与资金支持,制定体育消费促进政策。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制定和落实体育促消费政策,拓展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领域消费,创新供给发挥体育促消费作用。鼓励利用各类城市空间和场地设施资源,新建或改建都市运动中心等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提供消费场景。通过优化机制挖掘赛事经济价值,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