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楼前通道未成年人不得入内?!记者前往现场发现……
2023-11-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今天下午,“上海虹口”发布了一篇《未成年人不得入内!这栋办公楼的做法,你怎么看?》的报道,文中写道:“近日,有网友在‘上海虹口’后台留言,反映壹丰广场办公楼前广场树立“未成年人不允许入内”的警示标牌,并在学生放学时间设专人值守。“为了了解具体情况,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从地铁10号线四川北路站4号口出来,左手边就是壹丰广场,地铁口和广场之间隔着一条通道,时不时会有进出办公楼的车辆从这里驶过,“办公区域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牌就立在通道入口处。

当记者赶到现场时,已经是下午5点,放学高峰已过。报道中称:“一到上学及放学高峰,来往的学生和家长较多,不少人习惯通过办公楼门前的通道抄近道前往学校或地铁口。这个时候,保安便会上前阻拦,示意绕道而行。”

那么,这个“近道”竟有多近呢?记者决定用双脚测量了一下。

壹丰广场的西侧有两所学校,都位于中州路衡水路路口,一个在路口的北侧,一个在路口的南侧。这次的步行测试,起点为壹丰广场办公楼门前的通道入口处,终点为中州路衡水路路口。第一次,记者穿过办公楼门前的通道后,右转弯进入中州路,最后到达中州路衡水路路口,费时1分49秒;第二次,记者沿着办公楼门前的通道所在的四川北路一直往北走后,左转进入衡水路,最后到达中州路衡水路路口,费时也是1分49秒。之后,记者查看了一下地图,发现这两条路线其实都是围着壹丰广场绕半圈,相当于是一个矩形的相邻两条边,所以,所谓“近道”其实也没有多近。

当然,选择行走路线,是个人的自由。那么,壹丰广场为何不让学生从办公楼门前通行呢?物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办公楼门前的车辆进出比较频繁,学生年纪小,之前发生过碰擦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出台了这项举措。

这么看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块标牌的出现,的确显得太过“生硬”了。人身安全,不分年龄,单独把“未成年人”列出来,并且以这样的口吻,是否容易让他们产生“被歧视”的感觉呢?心灵的健康和身体的安康同样重要!

现场,记者正好碰到虹口区民政局、四川北路街道、学校等相关负责人前来壹丰广场和物业负责人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最后,壹丰广场物业负责人将标牌撤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倡导选择更加安全的路线上下学。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努力做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孩子们打造更加友好的城市空间。

  == 记者手记 ==  

生硬禁止不如柔性劝导

俗话说,防范于未然。在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树立一块牌子,提醒一下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注意安全,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一种关爱,这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见。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在这里其实已经发生过学生与车辆的碰擦事件,所以,物业出台这样的举措,也情有可原。

那么,这次的“问题”出在哪呢?或者说,到底有没有“问题”呢?“柔性管理”可能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

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比如,同样一块牌子,如果写成“友情提醒”,诸如:“此处车多,危险,未成年人勿在此行走”之类,是否更有温度,劝退效果更好呢? 

反观一下,我们从小就知道一个词:忠言逆耳,然而,当这个词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是否依旧可以保持理智去接纳它呢?

上海市正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任重道远,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拥有安全、快乐的童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