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科学世界,“科创校长空间站”首次走入校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操场上,是一溜的科创集市,教学楼中,走几步就能“邂逅”一个有趣的科创空间。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的校园,宛如“穿越”到了一个“科创空间站”。11月23日下午,上海科技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活动首次走入校园,科技场馆的专业科学实验、生动科普与以中医药为传统的中学科学教育被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 校园“穿越”沉浸式体验科学世界 ◆
历经千万年沧桑洗礼后的顽石,到了今天成为了我们认识自然与环境演化的重要依据,50多件来自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的矿石珍品,组成的是“科技穿越·地学科普区”的展示;为什么有人天生不爱吃香菜?为什么有人吃再多也不会长胖?为什么有的人睡眠质量比较高?这都取决于基因,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谁,记录着生命34亿年或更长时间的演化,“基因科普”专区让人可以通过小小的测试一起叩开基因的大门……
走进闵行晶城中学的教学楼,每一层都有这样不同的科创科普空间,让人如同“穿越”于奇妙的科学世界。走出教学楼,来到操场边,一个“行走的科技展示馆”,更是展示了各种有趣的科学设备和科创成果。听一段音乐就能闻香,根据香味判断出是哪种中草药的味道。这是晶城中学的同学们最擅长的科学小游戏。科学集市上,晶城中学八年级学生吴语霖熟练地分拣着不同的中草药,当场制作成的香囊很是抢手。“我们六年级就开设了中医药课程,七年级有拓展课‘本草探秘’,每个班都会种植不同的中草药,那边还有我们的草药园。”学习了两年中医药课程,吴语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小梦想,希望自己以后能考入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中医药种植、药用等和科技是息息相关的。学校开设的中医药相关课程有三类,融入了很多科创内容,包括我们现在的拓展性课程一共有36节,科技方面涵盖的就有七八节,占了1/4左右。”晶城中学副校长俞晓舟告诉记者。在俞晓舟看来,科技场馆走入学校,与学校的课程共建,将场馆的技术与校园科创空间结合,以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科创教育的探索。
◆ 首次走入校园打造“行走的科技展示馆” ◆
这是“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活动首次走进校园。上海科技馆与闵行区教育局联手,还特别邀请名作家、文化学者、浦江学堂创办人鲍鹏山教授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从传统文化聊到科学实验,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视角,共同探讨科创教育的未来发展。两位嘉宾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展开跨界交流,他们认为,科创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成长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鲍鹏山教授,上海教育功臣仇忠海校长还被颁发“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首席顾问”聘书。作为科创校长空间站的核心成员,首席顾问将为校长们提供最新的科创教育指导和支持,为科创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活动现场,梅陇镇学区科创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并加入科创校长空间站协同发展。联盟的成立将为梅陇镇学区科创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序而有效的平台和框架。梅陇镇将通过建立联盟、资源共享、聚焦“一校一室”“行走的科普”等项目落地。
记者了解到,自6月启动以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已成功举办6场,联动全市16个区教育局及教育主管部门,吸引全市中小学、科创企业、社会机构等不同主体参与其中,共同探讨科创教育的创新与未来。如何打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创教育品牌,是“科际穿越·校长空间站”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落地。让学校成为一个可以让孩子浸润其中的巨大的科创教育场景,孩子在行走中,看到的、触摸到的,是艺术、是科学,是传统文化,也是科技创新。这样的“行走的科技展示馆”未来还将与更多青少年“邂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