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这届年轻人逛街只爱去B1B2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这届年轻人逛商场的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下地铁后,他们习惯直奔商场的B1B2层。约上好友,买一杯饮品、走进小店挑选心仪小物,走累了就开始寻觅各种特色小吃……
日前,一则关于“年轻人逛商场只去B1B2层”的话题冲上热搜,让众多年轻人直呼“真实”。之前大家印象中相对更LOW的“地下商业”,如今却成为人潮云集的热门场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年轻人爱上商场的B1B2层?
【 现场 】
楼上人流稀少,B1B2却人声鼎沸
泡泡玛特、特色创意小店……除了各种网红小吃,连各种大牌餐饮也开始在B1B2层抢地盘。哪里有人流,品牌就奔向哪。各大商场的B1B2好像变得和以前不同了。有不少网友调侃称:如今的商场,似乎存在着两个世界:楼上人流稀少,B1B2却人声鼎沸。
淮海路上的iapm商场是申城时尚购物中心之一,商场的LG2层直通地铁1号线、10号线以及12号线,很多年轻人爱往这跑。12月1日下午5点不到,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出地铁站后,来到LG2,混合着烘焙蛋糕等各种美食的气味瞬间扑面而来。这里,有的年轻人扎堆在网红奶茶铺前排队等叫号,也有人在精品小店铺内挑选今年的新年礼物。不过,离开B1B2层的瞬间,热闹的气氛也渐渐散去。越往楼上走,人就越少。
同样,南京路上的静安嘉里中心充满着时尚的气息,也是年轻人的热门商场打卡地之一。记者同样发现,相比楼上的逛街者寥寥,这里人气更旺的依然是B1B2层。
28岁的黄芹直言自己“逛街只爱逛B1B2”。黄芹工作不到4年,月薪1万出头。几年前,她还经常去商场楼上转转,但现在基本就直奔地下。即便偶尔去楼上,也不多停留。B1B2层一圈逛下来,吃饭加买买买,消费不会超过300元。她坦言:“B1B2的消费更适合我,这里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像黄芹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的理念就是“多逛少买”。有年轻人称:“自己好像不属于高楼层商区。”甚至还有人在朋友圈调侃:“现在我买得起的东西都在地下!”
而在无数次逛街的过程中,黄芹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的B1B2层只有奶茶、麻辣烫这些好像比较low的商品。然而,现在越来越多国际服装品牌和知名黄金饰品品牌等也出现了。随着这些品牌的加入,如今的B1B2层也变得更“高大上”。
【 年轻人 】
获得轻松自在的购物体验
在多数年轻人的印象中,商场的楼层越高,购物越昂贵。对于年轻人而言,相比楼上的品牌消费,申城不同商场的B1B2层提供他们所追求的“平价体验式消费”。
“之所以更愿意选择地下层,是因为可以获得轻松自在的购物体验。逛商场就是为了吃吃喝喝,放松下心情,不会买太贵的东西。消费的全是小玩意、奶茶和零食。”正在静安嘉里中心逛街的小王告诉记者,喜欢B1B2层,是因为那里汇聚了价格实惠的美食和受欢迎的品牌。
与此同时,在年轻人眼中,B1B2层的商铺以及设计也更具时尚感和个性化。
记者了解到,比如,在浦东晶耀前滩的B1B2层,常常会开展一些时尚活动,如一些创意市集、互动展览等,这些都为年轻人提供了别样的消费体验。“除了好吃的、好玩的商品,这里常常有一些创意活动,让人时刻感受到时尚的元素。”大学生林玲是地下商场的狂热粉丝,每个周末她都会约上好友,逛不同商场的地下层,感受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不过,林玲坦言,B1B2层最吸引她的一个外在原因,还是轨道交通的通达性。申城的轨道交通密密麻麻,而它们的出口所连接着的很多都是各大商场的B1B2层。“走出地铁就是B1B2层,不怕刮风下雨,这里都是聚会的最佳选择地。”
【 商家 】
“跟随年轻人,我们也选择下沉”
曾经的麻辣烫、奶茶店等小而美的店铺,如今依然占据着“地下商业”的重要位置。不过,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也开始大量出现在商场B1B2层,只为了能离消费者更近一步。
据媒体报道,潮玩品牌52TOYS于2021年先后在上海环贸iapm、杭州银泰in77、北京颐堤港等商场开设新店,几乎都选址在商场的B1B2层。连知名内衣品牌ubras,都把线下店开在了北京朝阳合生汇和西单更新场的B2层,以及上海北外滩来福士的B1层。
80后秦晓在上海从事了多年的餐饮业,以经营多家韩式烤肉为主。他告诉记者,早些年他在长宁区中山公园附近寻找商铺的时候,各大商场的B1B2层的租金相对便宜。“那时候最好的店铺位置,是商场的一层,其次是往上走。一旦商家把店铺开在地下,就会让人感觉档次不够。但现在不一样了,直通地铁的B1B2层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从去年开始,秦晓改在商场地下层寻找合适的位置。“既然年轻人不愿意上来,那就只能主动下去,下沉到B1B2,这样稳妥些,能保证客流量。”
秦晓说,在主动下沉的同时,大家也是动足了脑筋,增加店铺的趣味性,吸引各种年轻人。“比如打造空间差异化,融入独特的造景安排,还推出新潮运动、萌宠空间等在内的新体验。”
探索 如何把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新一代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在消费时更加强调品质和体验感,消费起来也更加务实。“毕竟赚钱并不容易,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选择逛B1B2层不是单纯‘抠门’或‘吝啬’,而是希望能够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性价比。”采访中,黄芹坦言,不是简单地选择去几楼消费,而是几楼更便宜,更有创意。
“下楼布局”固然是迎合年轻消费者的主动之举,但要把人流量变成客流,需要做的显然远不止于此。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 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显示,51%的中国消费者正在减少非必需品支出,而对于必需品,人们开始选择更低价的购买途径。汇集最多低价餐饮店的B1B2层,是受影响最小的楼层。
在长宁区一家购物中心,商场负责人张经理告诉记者,商场里有客流计数器,近年来各楼层人流量变化非常明显。“现在基本都是商场地下层大排长龙,现在二楼以上的鞋服等楼层,和几年前的人气已经不好比了。到了楼上,来向我问路的消费者一般都是找吃的地方,很少有人问起买衣服或者家电的位置。”
张经理说,商家也在不断寻找创新的方式,希望能获得持续发展。“我们尊重和支持年轻人的消费转型,并鼓励我们自己和品牌不断创新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年轻人消费的新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