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地铁手环拉绳,红领巾科创达人从生活中寻金点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12月2日,在2023年“雏鹰杯”红领巾科创达人挑战赛暨第二十一届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的“创造发明”“人工智能”“新能源车”“其他主题”四大主题方向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了线下复评。自大赛9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16个区各中小学申报的4335个项目,相比去年申报数量增加了35%。参与此次复评的960位小选手分11个组介绍申报项目并进行现场答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红领巾科创达人的金点子不少都源于生活。
乘坐地铁时发现用软绑带固定在顶部栏杆的拉环会随着刹车出现摇摆,容易敲到乘客头部。长宁区愚一小学向红分校的朱嘉麒参考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动回收卷尺和手拉投影幕布的相应结构,设计了一款可自锁定位及自动回收的手环拉绳。
来自北蔡中学的王佑琪也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王佑琪发现平时在练习书法时很容易将墨汁洒出来,不利于静心写字,于是想到运用大气压密封原理储存墨汁,并在写字前先“研磨”,模拟古代的研磨静心过程。同时还在墨条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只有当力度稳定时,电磁阀才会倒出墨汁。“这样既继承了古代研磨静心作用,又运用了创新技术,使书法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答辩现场,王佑琪这样告诉评委。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技术的竞走监测装置出自民办新华初级中学的陈奕霖之手。一旦装置检测到运动员双脚同时离地,蜂鸣器响起并闪烁LED灯,提醒违规情况。此外,该装置还会记录每次违规动作,并显示总的违规次数,如果违规次数超过设置上限,将自动要求裁判员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和减轻裁判员工作负担。
带来家庭阳台模块化智能藤蔓类植物立体种植系统的张辰阳是民办尚德实验学校一名学生,从研究课题到复评答辩,提升了他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还会继续观察生活,用科创发明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此外,“航空航天”主题已于11月26日在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完成线下复评,而“自然生态”“智慧城市”两大主题将分别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近期开展复评工作。大赛终评预计于12月16日进行,参赛小选手将角逐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的决选名额,最终的“小院士”也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大院士现场评审决定。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