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38岁,这个展览见证青年收藏家的崛起
2023-12-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玩收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也开始涌入,他们试图通过收藏来减轻工作压力,培养情趣。第二届上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今在黄浦区文化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值得一提的是,120位获奖收藏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8岁,青年人对于收藏的热衷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

这是时隔1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第二次举行市民收藏大展。这10年间,收藏在青年人中逐渐升温,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此次大展干脆就面向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的49周岁(含)以下的青年市民,旨在发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

本次大赛设置了传统、大众、时尚、海外、另类五大门类,共吸引了300多人参赛。先是选出了150位藏家的藏品分别在浦东历史博物馆、徐汇区云州古玩城以及闵行区的上海海派艺术馆进行展出,之后又通过终评选出了120人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才俊奖”,30人获“提名奖”。

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介绍,这120位获奖收藏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8岁,其中女性36位。“这次大展整体质量高,队伍年轻,民间收藏向来男性居多,这次大赛还挖掘出不少青年女性收藏者,占参赛者的比重33%,是意外收获。”

相比老一辈收藏家,青年一代民间收藏者的收藏兴趣更为广泛。不仅有传统的老家具、印章、核雕,还有崇明土布、蛋雕、手表、滑板,甚至还有变形金刚和盲盒。95后民间收藏者沈轶桦是一名外企员工,她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工作午休的时间去周边的盲盒贩卖机里抽一只盲盒。这八年间,她总共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一个个盲盒抽出来的娃娃,整整齐齐摆放在她的四个大柜子上,就像旧时人家会在多宝柜上摆放一些物件用于欣赏一样。作为一位深度盲盒爱好者,盲盒是可以点燃她工作、生活热情的必需品。

青年民间收藏者的来源一部分是所谓的“藏后代”。比如此次展览年纪最小的纪凝章只有14岁,她的曾外祖父是已故著名算盘收藏家陈宝定;90后谢嘉这次带来了上世纪50-90年代的字画,她是已故鉴赏泰斗谢稚柳的孙女,名副其实的藏三代;还有收藏香艺的陈振东、收藏魔盒的邬放龙、收藏龙图纹的朱宏伟等,也都是出自收藏世家。但更多的还是收藏的新起之秀。有不少参展者表示,在收藏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沉浸、专注和钻研,这让他们非常享受,感觉工作的压力也随之减轻,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吴少华也表示,这次展览最大的意义就是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大众收藏品类,女红、筷箸、报纸、糕模、老电表、地铁卡等我们日常生活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东西,都成为了青年藏家们收藏的主题。“收藏代表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林林总总的藏品勾勒出烟火人间。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文化守护与传承的队伍中,用收藏记录和展示时代风采,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吴少华说。本次大展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将持续至12月17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