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子在红色经典作品中感受“大思政课”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如何把红色的种子植入大学生的心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做出了创新探索。记者今天从该校获悉,该校“民创项目”子课题“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课”通过搜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等,积累了可持续用于课程教学的艺术资源。同时,把艺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欣赏经典美术作品中深化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美育中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将思政小课堂与艺术人生大课堂有效衔接。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课”课题负责人赵肖荣在画展现场选取《启航》《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娄山关》《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经典画作,向学生解读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学生通过对画作的欣赏,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摆脱教条主义束缚,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和辉煌历程。
赵肖荣介绍说,“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课”与前期“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是学校民创项目“艺术资源服务党建”课题的子项目,除了举办教学研讨、线上云展览、流动画展等,还取得了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据悉,为落实上海市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抓好资源要素的“大配置”,用好红色资源,校党委宣传部负责的“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课”子课题积极推动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与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特色项目之一。课题负责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讲话精神,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课题开展情况和思政课教学实践,写作《青年价值观培育的认识论基础与策略探讨——兼论艺术高校如何发挥经典美术作品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发表于学术期刊。文章着力探讨思政课如何在青年工作中发挥知识讲授培育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尤其是如何以艺术作品在艺术高校发挥知识性、价值性和美育性的多重育人功能。
“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记录了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所取得的业绩、成就,所展现的风采和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文化载体,也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遗产。”赵肖荣告诉记者,未来,子课题“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党史”“红色经典美术作品中的思政课”将在学校党建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学实践,以及“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共享线上云展览、教学资源、新媒体推文传播、跨校展览与研讨等,惠及更多高校师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