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沪剧《挑山女人》改编成了黄梅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2012年宝山沪剧团排演的沪剧《挑山女人》上演,剧中主人公原型安徽齐云山“挑山女人”汪美红的故事也传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人。这11年间,《挑山女人》拿下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在内22个重要文艺奖项,也相继被豫剧、蒲剧、壮剧等地方剧种移植。这次安徽省怀宁黄梅戏剧团又将《挑山女人》改编成了黄梅戏,并将在12月22日献演于天蟾逸夫舞台。
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剧种,由安徽戏来演安徽挑山女人的故事,这被认为是十分契合的。所以两年前当怀宁黄梅戏剧团提出要移植排演时候,沪剧《挑山女人》主演、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华雯没有犹豫,毅然决定担任导演,全力帮助他们排演。“我本身是黄梅戏的粉丝,‘挑山女人’原型又是安徽齐云山的女挑夫,由当地人来演当地故事,我乐见其成。”
可是戏曲移植并不是照搬照抄那么简单,不同的剧种的呈现方式会不一样,要使之完美融合,而没有违和感,这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的。记者了解到, 黄梅戏版《挑山女人》的移植沿用了李莉的剧本,从唱词到表演都“复刻”了沪剧原作。但在音乐、舞美、灯光上做了创新。音乐特邀作曲家徐志远重塑,舞美、灯光设计由童为列、华强担任,还特别邀请技导李燕排演舞蹈场面。
这也是华雯由演员转为导演之后做的一部大戏。她说:“作为演员,遇上《挑山女人》是幸运的;更没想还能来到她的家乡安徽,导演这出戏。表演也好,执导也罢,戏剧创作的本质和‘挑山’是一样的,无非是日复一日坚持、年复一年打磨,忍得了寂寞、耐得住艰苦,努力攀爬终能登顶。”
挑梁这部黄梅戏《挑山女人》的正是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当家人刘丽华。在过去两年的排练过程之中,华雯给了刘丽华很具体的指导,但同时又让刘丽华能够发挥黄梅戏的特点,从最后的呈现来看,如果说华雯塑造的王美英让人看到了“为母则刚”的隐忍、倔强又不服输的劲头,那么刘丽华展现的王美英则更贴近“大山的女人”的气质,她发挥黄梅戏剧种特色,让外表的柔弱和内在的坚韧质地形成鲜明对比。
华雯告诉记者,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丽华那瘦弱的身材和单薄的肩膀,和她看到的原型汪美红很贴近。在她看来,《挑山女人》本就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用安徽黄梅戏来演绎,就像是同一个菜谱烧出不同地方菜,“黄梅戏挑山女人的韵味深处,更是一种浓浓的乡愁。”
安庆怀宁戏曲底蕴深厚,素有 “京黄故里,戏曲圣地”的美誉。而怀宁黄梅剧团也已有74年的历史,他们排演的不少地方戏在全国都由影响力。这次也是该剧团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原先“安徽故事,上海出品”的《挑山女人》成为连接两地的纽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