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社区治理带来蒙西烟火气
新落成的社区会客厅,是小区最具人气的空间。受访者供图
“烟火蒙西”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标签了。很多人上班路过蒙西社区,就会想着要去买一块羌饼,加一杯咖啡;家里有羊毛衫破了,也会想着什么时候去一次打浦桥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别的地方已经消失的小修小补那里一直都有;而蒙西社区的居民也会在闲暇时乘坐刚刚加装的电梯下楼,到社区会客厅和老邻居唠唠家常,或者在弄堂里的芳香花园散散步。
蒙西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公房小区,曾经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今是如何变身为明星社区名声在外的?
在近日召开的黄浦区党建引领小区综合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打浦桥街道和蒙西居民区党总支为我们揭晓了“谜底”。
杨颖/文
全面补短板
老旧小区,老的是建筑,短缺的是空间和设施。
跟随现场推进会的人群,记者走进了蒙西社区的弄堂,目力所及,丝毫没有老旧小区的颓败,处处呈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弄堂里的小小空地,被辟成“芳香花园”,改善了老弄堂的视觉景观;弄堂深处一栋楼内,“螺蛳壳里做道场”般“挖”出了一个空间,打造了供居民休憩、聊天的“社区会客厅”,也是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物业管理处,兼具加装电梯运行维修中心功能,居民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准确的资讯;弄堂里整洁的垃圾箱房已经进化到了3.0版,有自动提示教育功能,全天候对居民开放……
打浦桥街道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努力发挥零距离党群服务站政治作用,聚焦人民意见,推进服务质量,落实需求加资源加服务加发展的推动机制,着眼小区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四张清单”。注重动态更新需求清单,阶段性整合资源清单,持续丰富服务清单,建立小区分阶段重点推进工程事项的发展清单。
在这样的统筹之下,街道和社区打造了一批服务于居民的综合服务体。比如依托一墙之隔的蒙西菜场,发挥一街之隔的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辐射功能,优化医疗站服务,深化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开展关怀认知障碍人群家庭照护床位试点等服务,让为老服务更有温度,深化零距离儿童乐园建设,加强与片区的幼儿园、学校的合作联动……通过挖潜改造,一个个基于居民需求的服务功能被开发出来,蒙西社区的活力日益增长。
人人都参与
除了眼睛能看到的,蒙西社区欣欣向荣的背后是什么?蒙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尹晓芸做了很好的概括:人。
从2019年开始,蒙西社区就将社区治理的着眼点放在了全员参与上。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他们第一次有计划地招募志愿者,建立和充实了一支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和有些社区志愿者以老年人为主不同,蒙西社区的志愿者来自社区的方方面面。
只有知根知底,才能知冷知暖,社区工作者最重要的本事: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尹晓芸说,在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挖掘了“能人达人”。在蒙西小区主干道和进出口处的墙面彩绘,就来自社区的小朋友的参与;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陈康瑜组织社区老人成立书友会,让书香荡漾在蒙西;“黄浦好人”谈顺康,居住在2楼,却主动承担了加梯牵头人的任务,带动了一批志愿者……
蒙西的烟火气也离不开周边的小商户,社区没有把他们当外人,他们也主动融入蒙西社区的大家庭。开始,他们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展平安志愿者服务,共同守护一方平安。如今他们和居民一起共商、共建、共享美好社区。蒙西社区将周边商户进行统计归类,周边商户广泛支持参与,为社区居民整理身边日常的服务项目,最终汇集成了《蒙西便民生活手册》,“民生服务”“特色商户”“上哪儿淘”“去哪儿吃”一应俱全。今年9月,蒙西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举办区域化党建联建团创联盟活动,商户共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计三十余人参加,进一步打造“社企商会新势力”,汇聚多元治理正能量。
全员参与,才有了充满烟火气的蒙西大家庭。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