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冰冻,急救人轻装上阵:跑起来了,就不觉得冷!
2023-12-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12月21日,申城全天温度零度以下。曹鑫出门的着装和往常秋冬季并没有特别的不同,还是一套黑色的工作制服,他并没有穿上急救中心给大家配置的羽绒冬装,只是出门前在里面加了件背心。急救车只要出车,就是一整天的“连轴转”,出车后他甚至将背心也脱了。

曹鑫说,“轻装上阵,只为了让急救速度更快。选择这份工作,就是喜欢这样一路奔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身边。真的跑起来了,也就不觉得冷了!”

1987年出生的曹鑫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一名急救医生,他正和所有120急救人一起,坚守在抢救生命的前沿,为患者搭建起生命的桥梁。四十年一遇的“冷冻期”,对于所有急救人而言,又是一次“大考”,而在一次次“大考”中,他越来越体会到“生命至上”这句话的含义。

  ※ 一路飞奔的急救人 ※  

清晨7点不到,曹鑫已经提前到达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与搭档驾驶员潘盛玮、担架员周锦一起出车。曹鑫随身携带急救箱、监护仪、插管箱……大大小小的急救包被放置在救护车上。“试一下监护仪主机、打印纸,检查一下急救药品是不是够用………”曹鑫一一清点完毕,并与队友们逐一对设备、药品进行了检查。遇到四十年一遇的极端低温天气,三人出车前的准备工作格外细致。

7点40分左右,曹鑫接到了第一个出车电话,接诊的是一位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年龄67岁,曾有过脑梗。老人不仅发着高烧,氧饱和度也明显降低,伴着呼吸急促。

路途中,曹鑫已经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大致了解病人的情况。车刚停稳,他便拎着急救药箱和监护仪冲了出去,两个箱子加起来至少有20多公斤,紧跟其后的其他两人将急救担架床抬到了患者所在的地方。

在现场,曹鑫迅速用监护仪、血压器等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之后为老人开通静脉。当曹鑫救治患者时,一旁的周锦已经迅速放好了担架和急救器材。他告知家属医院面临的情况,提醒家属带少量现金以备需要,还叮嘱家属做好个人防护……三人迅速将患者送上了120救护车。当前急危重症患者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增多,对急救担架员体力要求很高。三人合力将老人抬上救护车后,寒风中,他们已微微出汗。

“对急救医生来说,这个任务并不算重。”曹鑫告诉记者,附近有很多老式小区,车行通道通常比较狭窄,楼道里又经常堆放着很多物品。遇到五六楼的病人,光是抬设备到楼上就已经满头大汗,更别说负重再加上患者的重量。“还有一点,因为我们抬的是病人,必须要确保病人的安全,所以要特别小心,根据不同的病情,调整病人的体位以及抬保抱方式。”此外,考虑到眼下天气过于寒冷,不能让原本患病的病人再受凉,他们必须跑得更快。

  ※ 一切只为患者平安 ※  

当曹鑫三人将老人送到医院后,准备返回急救中心时,车上的对讲机又响了:“一位67岁的老人在漕宝路地铁内滑倒了,急需送往医院。”接到指令后,驾驶员潘盛玮迅速调转车头……

“无论是寒冬或是酷暑,只要上了急救车,一般都在奔跑,能回站里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对于一线急救人员来说,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我们要时刻做好奔向事发现场的准备。”曹鑫就是这样的性格,做事迅速,却丝毫不乱。只要是工作时间,每次吃饭都是三五分钟内迅速解决。

在漕宝路地铁站,曹鑫给病人进行了全身的检查后,迅速作出“腰部外伤”的判断,并和搭档一起用负压固定垫将伤者腰部固定,然后三人合力将患者小心地移上软担架,再抬着软担架一步步地挪下楼,由于是腰伤患者,要尽量保持软担架的平衡。

“白天再冷,其实比起夜间都不算什么。”有一天夜里,曹鑫值班时,凌晨1点接到了出车电话,有个心绞痛的患者急需救治。那天夜里刮着大风,患者住在一个老旧小区里,“刚一开车门,一股寒风袭来,感觉掉进了冰窖里。但是真的开始工作后,就不会再觉得冷了,也没时间去想冷不冷。”

“心里只想着怎么能再快一点,每看到患者经过我们的急救治疗,能够更快更安全地抵达医院,我就觉得坚守是值得的。”曹鑫说。

  ※ 大家一起在奔跑 ※  

今天清晨出门前,曹鑫特意在工作套装里面加了件背心,但是清晨接上第一车的时候,他已经将背心脱掉了。用他的话来说,轻装上阵,可以让自己跑得更快,急救工作也更有效率。

作为一名急救医生,曹鑫说:“喜欢这样一路奔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的身边。救治患者,我们责无旁贷!”

每当遇到极端高温或是低温,申城无数像曹鑫这样的急救人,都时刻做好准备,坚守岗位。曹鑫坚守在急救岗位上已有13年,在一场又一场大考中愈发明白“生命至上”这句话的含义。

在奔跑的日子里,曹鑫最大的感受是“大家一起在奔跑”。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现在上海的120急救病人从呼救开始,救护车10来分钟就能赶到事发现场,随着等车的时间越来越短,几乎已经听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抱怨声。而平时出车过程中,路上很多车主听到救护车警报声就会让行。在老式小区,用担架床抬病人时,经常会有热心邻居来搭把手……

“大家都很信任我们,和病人以及家属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这让我们每一位急救人员都由衷感到开心。与此同时,和医院各方的配合工作也越来越默契,有效提升了院前急救资源利用率与服务实效性,也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急救服务的高效与便利。”曹鑫说。

据120急救中心介绍,目前申城的急救业务量逐步攀升,全天120急救出车近1500次,是近期寒潮以来的最高峰。在此,120提醒:低温是心脑血管急症的重要诱发因素,寒冷可以升高血液黏稠度,容易诱发脑中风或急性心梗。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提醒市民,冬季外出注意防寒保暖,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一旦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