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至遇上寒潮,在生命拾光小车旁驻留的市民赞叹,“好暖心”
2023-12-22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今天我清晨五点多就起来了,六点我们准时到岗,寒风瑟瑟,脚都冻僵了。”滨海古园生命拾光之旅小车的志愿者宋芳燕告诉记者。尽管上海气温跌破冰点,但她和其他志愿者还是坚守在岗位上,为祭扫时驻足的市民送去一丝丝冬日暖意。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记者今天上午驱车抵达滨海古园后看到,和往年相比今年正日子祭扫的市民数量并不多,进园交通也比较顺畅。为了应对寒潮,园方为前往祭扫的市民提供了免费的热水,还开放了茶室供避寒取暖的市民小憩。

生命拾光列车留下温馨一刻

开放茶室供祭扫客避寒取暖

又是一年冬至时,冬至,冬长至,思念亦长至。冬至在民间被称为冬节,民间有在冬至期间祭天祭祖,追思祈福的传统。

今天上午,记者在滨海古园二号门看到,预判中的祭扫大军并未到来,市民有序入园。在二号门前设有一块偌大的“冬至”的牌子,市民施小姐领取了红色的祈福带和祝福卡片,写上送给逝去亲人的祝福。

尽管上海遭遇了极寒天气,但现场却提供了各种暖心服务。为了将无形的思念暖流变成看得见、能珍藏的时光记忆,古园今年首发一列生命拾光冬至服务号列车,面向市民征集思念和祝福,以“为爱启航”为主题开启一段超越时空的生命拾光之旅。

中午时分,记者在海葬纪念碑附近找到了生命拾光列车。列车附近有一棵许愿树,上面系着大家留下的祝福语和思念的话,列车的外摆悬挂着许多一次性成型照片。大家拿着手牌纷纷打卡。“好温馨啊。”走过路过的市民陈小姐在卡片上写下“爸爸,我想你”,并领取了一盆多肉植物。

据工作人员刘小姐介绍,生命拾光列车旅途以古园二号门为起始地,列车于12月16日在二号门广场与市民见面并正式“服役”,17日停靠在名人之林,之后陆续于22日、23日分别停靠绕园一圈的各个服务站点,最终于12月24日驶入终点站3号门广场。服务列车免费提供祈福卡片,市民可自行领取填写。列车上装有LED投射屏,市民可将卡片交由工作人员将思念祝福文字投射在LED屏幕,也可自行将卡片带往园区祭扫。“本次生命拾光之旅,我们计划现场收集500张客户来园照片,合成一份2023年冬至思念印象图,定格一份冬至的温暖记忆。”

滨海古园地处远郊,气温比市区更低,记者在墓园内行走片刻冻得瑟瑟发抖,每位市民都裹的严严实实,全副武装。

上海滨海古园党支部书记顾红英告诉记者,今年正冬至恰好是工作日,又遇上寒潮,使得今年冬至祭扫高峰没有如期到来。截至今天中午12点的人流量为1.7万人次,比往年要少。当然,这也得益于此前做的错峰祭扫的宣传,不少市民选择提前或者延后祭扫。为了应对寒潮,一早古园就派人巡查消除结冰点,避免市民滑倒,业务大厅与茶室也向市民开放,并提供免费热水。

冬至推出“AI礼祭”服务

全城寻找“体验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I在殡葬服务业中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在殡葬礼仪环节中能为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

记者今天从福寿园了解到,今年冬至期间,为了让更多民众能够体验AI技术如何应用于殡葬服务,其于今天起,分别在上海等六城推出“AI礼祭”服务,寻找愿意在告别及追思仪式中应用“数字生命”技术的普通家庭。该服务将通过整合逝者生前资料,结合亲友愿望和口述内容,免费为逝者制作一款“数字人”,并为之策划一场配套的个性追思仪式。

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信息官、福寿云科技总经理汤旸介绍说,其实早在今年6月,集团就发布了“记号、纪念、记载”融于一体的“3JI”创新迭代产品,展示了以著名媒体人曹景行为原型的首款数字人模型,其中“纪念”和“记载”是AI技术应用的重点。通过AI技术复刻逝者的声音、外貌、性格和思想认知的“数字人”颇受关注,逝者不仅能以“数字人”形象参与到自身的告别及追思活动中,也可以为亲友抚平伤痛、寄托哀思。

据其介绍,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下沉,殡葬服务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降低了实现门槛,但比起技术的门槛,受众在观念上是否能够接受才是重要因素。为了让更多普通民众了解并逐步接纳“虚拟生命”作为逝者生命的一个部分,该园在常规仪式业务中嵌入以AI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礼祭”,通过在六个省市招募愿意尝试此项业务的家庭,利用AI技术还原生动逼真的“数字生命”,并赋予数字人表达能力,通过逝者生前的资料和亲友的口述以及家人最希望保存的场景,还原一段2-3分钟的逝者的生活场景。

据了解,由于“数字生命”的制作对影像素材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亲友提供符合制作条件的资料,提供更多生前的故事和回忆细节,让“数字生命”在追思中呈现更浓厚的人文色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