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后解50后之需,定海街道这幢老楼辟出一片网红空间
2023-12-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有着30年楼龄的隆昌大楼是定海路街道远近闻名的老楼,第一次踏进这栋2梯18户的楼里,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当杨浦区定海路街道波阳居委抛出“老楼新厅”的空间改造订单时,控江中学的美术老师王独伊接单了。她打算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和同学们对老楼的公共空间做一番大改造,“希望藉此机会让05后学生们感受城市更新与发展的力量,通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社区场景中,用创意服务50后为主体的居民。”

开展“05后高中生与50后阿姨爷叔”需求调研

记者了解到,隆昌大楼位于隆昌路60号,隶属于定海路街道波阳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较早的电梯房。大楼没有配套绿化,楼道内各项设施陈旧,每层有一处约20平方米的区域一直未利用,还存在“公共空间被挤占、照明不足、管线外露,墙皮剥落”等情况,不仅阻碍通行,而且还有安全隐患。目前,楼内居住着180户370余居民,60岁以上老人190余人,老龄化程度较高。

定海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街道以问题为导向,携手控江中学文创中心开展了对该大楼第10层楼道的公共空间改造项目,通过文创赋能的方式,打造全新模式的睦邻会客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之举。

立项初期,波阳居委干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到居民们集中反映希望改善楼道环境,比如时装队的蒋阿姨建议打造一个灯光明亮的“走秀廊”,方便时装队排练;李叔叔期盼做个阅读角,可以在楼道内开展读书交流、书籍漂流;吴阿婆想设个“心愿箱”;林伯伯建议划个“琴棋书画”圈,建一个大家施展才华的平台;爱种植的周奶奶,想营造一个绿色走廊,美化空间的同时又能解决管线铺设凌乱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环境里,进行微更新改造,营造可还原的居民睦邻共享客厅?居委干部协同控江中学文创中心师生多次开展了“05后高中生与50后阿姨爷叔”的需求对接大调研,为每位受访居民制作了用户画像。学生们用“漫画+文字说明”的形式生动记录下阿姨爷叔的意见建议,积累了设计的初步想法。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亮亮介绍说,许多居民认为电梯厅堆物严重、墙面破旧,缺乏新鲜感与活力。许多闲置家具与废弃物占据空间,影响观感,居民却难以割舍。

控江中学师生在询问观察了居民平时的绘画作品、楼道居民微景观布置的微型假山后,学生们打算使用青绿山水为主题色调,图形上采用山型与太湖石,材质使用废弃的包装纸板,剪裁成形状姿态各异的山、石型板面。“我们在整体色彩与风格上还融入了吴冠中中西融合的绘画创作语言,注重跳跃色彩的点缀和点线面融洽的平面构成。”参与改造的学生乐滢说。

焕然一新的七把椅子背后都有故事

在楼道里,大家找到了七把形状各异的老旧椅子。同学们组队认领椅子。之所以以旧椅为切入点,学生团队负责人杨悦萱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们发现在公共空间堆放的这些老旧、废弃的木制椅子,颜色都比较沉闷,影响社区的整体美观度。于是,我们制订了改造方案,刷漆改变椅子的颜色,从而使楼道颜色更鲜活明亮;在椅面和椅背上增添手绘图案和花纹,突显隆昌大楼的人文特质;美观的设计使居民有使用的欲望,以此解决废旧杂物的堆积问题,也可供居民坐在椅子上休息和嘎讪胡。”

杨悦萱介绍,隆昌大楼坐落于杨浦滨江附近,许多居民都是上世纪90年代就入住的“老杨浦”,对杨浦滨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记忆。因此选取了郁金香、樱花两种杨浦滨江的特色花卉,是新网红和旧记忆的碰撞。椅子的图案设计上“流浪猫”的元素,是希望构建动物友好社区。

参与改造的学生蒋心成在谈及藤椅翻修时说,藤椅十分老旧,有许多开裂的地方,还系上许多绳子来保持稳定以防扎手。椅子使用年份长久,椅面被氧化、摩擦,颜色斑斑驳驳。“首先,我们注意到椅子靠背部分有一些藤条破损,我们对一些疏松损坏的藤条进行修剪、去除。其次,我们为椅子上了新漆,选择了现代比较流行的莫兰迪配色。但问题来了——中间部分曾破损的藤条因为被剪去大部分而失去了稳定性,经过讨论与试验,我们最终选择裁布条,再一折二,用熨斗熨平,按照蓝白的配色交错穿入藤椅中。既保证了座椅的稳定性,又十分美观。这把藤椅给人浓郁的怀旧感,承载着居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我们宁愿费力重新改造,也不愿它只是被一把崭新的椅子代替。”

袁梦茹和小伙伴们则负责设计了一把绘有电子蝴蝶图案的椅子。这把椅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同学们采访的一位走秀阿姨。“阿姨说想让我们把椅子设计得时尚一些,所以我们采用了粉色紫色的颇具少女心的芭比风配色,结合了05后喜欢的电子游戏和50后喜欢的十字绣的元素进行了设计。”

同学们的奇思妙想超出了上海市控江中学文创中心负责人、美术老师、跨学科备课组组长王独伊的预期。她告诉记者,椅子作为一天中至少30%的时间都要与之接触的物品,好像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椅子与我们的连接是远超我们想象的。它们不单支撑起我们的身体,更是营造了一个空间和场域。“我一直关注的一位设计师‘椅子bot’给了我们这次改造很大的启发,她不仅记录了身边的椅子,更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多样性,收藏起生活中那些微小而令人动容的瞬间。”

“在隆昌大楼里,我们寻觅到了很多可以改造的旧椅,经过了居委的动员,收到了七把各有特色的椅子:有一把靠背如宝座般的藤椅,虽然略有破损但坐起来很舒服;有一把很重的三腿玫瑰椅,惊喜它还有可以旋转的机关;有一把有着皮革靠背面有点磨损的深色的小木椅,像一个安静知性的老太太……”王独伊表示,椅子本身有很多曾经生活痕迹的洞察、拟人化的联想,她也希望旧椅改造成为学生表达和理解在地文化的途径。旧椅已经不再是一件弃之不用的物品,通过循环再造与翻新,除了提升使用长久性实践可持续生活,更是05后为50后设计的表达想法和情感的媒介。

  ==  问答  ==  

记者:作为美术老师,你为什么会想和学生一起做这个项目?

王独伊:做这个项目,一是源于学生真实需求,二是源于我的设计专业背景。对学生来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出现空心病等问题,他们无法在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如何搭建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被看到,他们所学的知识能综合运用、迁移到真实的场景中,社区正是这样一个多元、综合又充满挑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

整个改造的过程也融入了多科学交叉。“学生们先要对这个闲置空间做微生物检测,这涉及生物课的内容;然后根据高一化学必学实验课上学到的知识,配84消毒液对场地做消杀;同学们了解了定海的历史文化、人文知识,这就涉及历史课的内了;之后大家又运用美术知识,绘制现代设计会客厅;更通过物理工程方面的知识做了简单的3D建模,渲染出一个会客厅,甚至还运用了信息检索等学科的知识。

我本身是设计类专业毕业的,深知设计思维更是一套方法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帮助,所以我们的社区项目以“人的需求”为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人的使用场景”来描绘所有社区微更新蓝图,对学生未来如何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一定帮助。

记者:街道为什么支持高中生参与改造楼道客厅?

定海路街道社区自治办相关负责人: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街道以波阳居民区隆昌大楼为例,以“美丽楼道建设”为抓手,聚焦居民需求和治理短板,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把居民从原本不关心楼道建设的“局外人”转变为楼道建设的“主人翁”,打造社区民主参与自治新格局,突显了“加减乘除”治理效应,即:“加”活力:文创赋能有实效、“减”脏乱:楼道环境有样板、“乘”载体:多元治理有模式、“除”隔阂。通过与控江中学跨界合作和共创的方式,在楼道空间微改造中嵌入“文创”手段、植入硬件设施,营造“非物质化”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叠合,使楼道治理下的人文肌理更为丰厚,有效激发了楼内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与活力,形成了富有探索意味的创新性个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