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戏素养引导师”?竟然有人正儿八经地教青少年“玩游戏”
2023-12-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离不开的生活、学习和社交工具。据《2022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19岁以下网民规模已达1.86亿人,占我国网民总数的17.6%。我国未成年游戏用户数量增幅迅速且数量庞大。青少年缺乏正确认识游戏的途径,正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屏幕”回到“大世界”?今年,在上海浦东、普陀、杨浦、静安等近10个区的学校和社区内,陆续出现了一群“游戏素养引导师”,他们用一套桌游“玩具”,引导青少年用游戏认识游戏。

用游戏科普游戏

让孩子通过设计游戏成为游戏的“主人”

不久前,上海首个“游戏素养活动站”在普陀区未爱小屋正式揭牌成立。记者发现,在这个空间里,每次活动都会由一名“游戏素养引导师”通过一个“神奇”的工具箱来引领青少年如何“玩游戏”。这套形似桌游的工具箱里,包含了地图、卡牌、画笔等游戏道具和一份详细的游戏说明。在“游戏素养引导师”的指引下,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沉浸式参与游戏制作过程,最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设计出一款独属于自己的游戏产品。

12月27日,在第八届上海青少年社工节上刚刚启动的“接力先锋计划”中,“游戏素养教育计划”再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从上海市益扬青少年社会工作促进中心了解到,益扬中心与波克公益进行合作,面向青少年群体,以游戏素养教育为切入点,引入社工支持系统。希望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从游戏设计的角度重新认识游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游戏观,成为游戏的主人。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青少年训练沟通、协调和设计思维能力。

那么,为什么需要“游戏素养计划”?“游戏素养引导师”又能做些什么呢?2021年,当波克公益走访社区时,发现很多家长被孩子的游戏行为所困扰。作为一家由游戏公司发起的公益基金会,波克公益经常收到家长的咨询:“孩子玩游戏停不下来,总抱着电子屏幕不撒手,怎么办?”“我不懂游戏,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把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迁移到生活中?”

获得这些反馈后,波克公益开始思考:数字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和游戏,如何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徐立瑶介绍,团队对近百位家长开展了调研,整理出了最让家长们焦虑和困扰的问题,制作出了系列视频课程。同时,研发出一款名为《游戏英雄物语》的游戏化教育工具包,通过1张地图、5个任务、3个工种、30种超能力等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玩一个设计游戏的游戏。

最初,这款工具包只是被波克志愿者用来开展志愿活动。不过,团队慢慢发现,如果只是由志愿者来传播游戏素养,影响力十分有限。想让这套工具更好地被了解和使用,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无疑是更适合的人群。在徐立瑶看来,游戏的形式能让孩子更容易产生好奇心、愿意参与进来,同时,便于社工走进他们的心里,尤其是一些情绪敏感、不善于沟通的孩子。

用“魔法”打败“魔法”

从游戏世界里听懂他们的“真心话”

基于此,“游戏素养计划”在今年迎来了升级,波克公益邀请了独立游戏人、游戏正向价值研究者、青少年教育专家和资深青少年社工,一起加入产研团队,对《游戏英雄物语》工具包进行不断完善,公益产品从一个盒子变成了一个箱子。同时,还面向全社会招募和培养游戏素养引导师,打造游戏知识科普课等系列产品。

波克公益志愿者

社工们变身“游戏素养引导师”走进学校、社区,通过游戏是如何设计产生的、游戏的真正意义、游戏制作的职能分工、游戏开发设计流程这四个方面,引导青少年开展游戏素养提升活动。从游戏的策划、美术设计,到游戏的研发、找投资、做广告等等都由孩子自主参与,自己完成,整个游戏的过程、游戏的走向都由孩子们做主。此外,在团队合作共创的过程中,还能学习游戏的制作流程、底层逻辑、反馈机制等。

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韩阳形容“游戏素养计划”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让孩子们认识游戏本质,学会玩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我们相信,以孩子为中心的主动探索,比以导师为中心的被动灌输,更能激发孩子的热情与潜能。”

这一年来,社工们针对各年龄段青少年发展特点及心理特征,围绕“游戏赋能”的目标,设计了多主题、多角度、多形式的游戏素养课程,向青少年传递正向游戏理念。比如,以“暑期防溺水”“禁毒科普”“反校园欺凌”“环境保护”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作为创作主题,让青少年感受自创游戏的快乐,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的角度,激发自身潜能,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通过多样的主题引入,让青少年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扩大青少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增长各领域的知识面。

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社工陆燕华从事青少年发展工作8年来,致力于一对一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工作。成为“游戏素养引导师”对她来说,也是全新的体验。通过《游戏英雄物语》,陆燕华开发了以禁毒为主题的《毒品退退退》和以亲子沟通为主题的《“画”样年华》两门课。

社工陆燕华带领孩子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禁毒知识

“在之前的一次活动中,我发现两个孩子都画了‘穿越’的主题,表达了都很想摆脱目前的生活状态。我就从这方面入手,和家长做了沟通,了解他们存在哪些症结。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很多,还可以结合我们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的亲子教育做一些规划。”在陆燕华看来,要走近青少年,就要用青少年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而游戏素养工具包就是这样的存在,帮助她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让她了解了许多孩子嘴上说不出的内心语言。

社工们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设计,也让家长们了解到,“你可以不了解游戏,但是你在和孩子沟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放下成见,要先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长反馈,参加了活动以后不仅改变了对游戏的刻板印象,对孩子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观察。

从“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播下更多向上向善的“种子

孩子们尝试设计游戏

目前”游戏素养计划“已拓展到全国13个省市,已上线11节游戏知识科普课,播放量破100万;累计开展120多场游戏工作坊,赋能超3000余位青少年;面向150多名社工开展青少年游戏素养导师培训。通过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游戏价值观,让游戏从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变成成长的垫脚石。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创造也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当孩子变成创造者时,他们会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融入在游戏作品中。”据韩阳介绍,通过游戏素养提升计划,除了助力解决一些青少年教育问题之余,也希望播下一颗向上向善的游戏“种子”,为游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积蓄潜在的力量。韩阳告诉记者,他们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孩子在游戏设计上的天赋。除了会邀请这些孩子到公司来参加活动,让一些游戏人给孩子们一些点评和鼓励之外,韩阳表示,如果孩子有意往这方面发展,波克也愿意帮助他们点亮职业梦想。

“不论是社工还是教师,或者其他与青少年密切接触的工作群体,欢迎大家成为‘游戏素养引导师’。”韩阳表示,未来,波克公益希望把游戏素养教育引入更多的学校和社区,面向全国教师和一线青少年社工开展培训,普及游戏素养知识和介入方法等行动,一起用游戏科普游戏,让游戏素养教育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