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用笔端的上海回应内心的召唤
2024-01-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房间里安静得很,唯一发出声响的是张挺的键盘。“哒哒,哒哒哒……”打字声急促得像鼓点。在房间里待上一阵,不必看张挺的脸也能从这些“鼓点”的节奏中感受到一种紧迫,或者是激情。张挺喜欢在封闭的空间里创作,这个不被打扰的角落就如同她的秘密花园,唯有文字能够悄然踏足。

2017年,张挺结束了在美国洛杉矶的留学生涯,选择回国,以青年编剧的身份扎根上海。说“选择”其实并不恰当,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未来生活的理性考量,更是对内心深处召唤的热烈回应。在随后的六年里,上海的多元与包容成为她创作的沃土,她在这里迎来了创作的高产期。

张挺,一个在上海得到滋养的青年编剧,渴望写出更多关于上海的故事。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 来到这座城,为海派文化所倾倒 //  

白板上密密麻麻地画着故事线和人物推演。如果此时有人走进这间工业风格浓厚的办公室,站在白板前的张挺会回头微笑,轻声地打个招呼,然后继续“埋头”到她的故事、人物和情节中去。这些东西一开始在她脑袋里,然后在白板上交叉、碰撞、冲突、平衡——反复地书写与擦拭让白板上出现了一些难以清除的痕迹——直到一个故事诞生。在这期间,白板是张挺最要好的“朋友”,至于要不要加“之一”倒是有待商榷。

做故事结构图和人物推演是张挺写每个剧本的基本流程,这得益于她在美国长达两年的专业训练。在那里,她不仅学会了如何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让故事活起来。每一个角色,每一次转折,都经过精心设计,目的只有一个——让观众能在每一个瞬间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张挺的作品里有好莱坞的味道,但是人生轨迹宛如一条曲折的小径,最终,她被带到了“石库门”前。生于江苏,随父母迁居新疆,到江苏南京上大学,在美国洛杉矶深造。张挺的“小径”上有好多个“站点”,当下最重要的一站,名字叫上海。

张挺选择定居上海,一方面是因为离父母近,得以享受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上海的舒适便捷和国际化生活方式深深吸引着她。

“上海是一座很丰富的城市,海派文化既融合了东方的传统与神秘,又汲取了西方的现代与多样。可以说,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份的。”张挺说,“这里有世界各地的精华,我对上海的热爱,源于这座城市对各种文化的包容性。”当然,张挺的家乡话也属于吴语,这让她轻松融入上海的文化。如果说返回中国是她中文创作的回归,那么定居上海,则显得更像是她对母语文化的深切依恋和珍视。

在白板上梳理故事线是张挺创作的基本流程。

  // 爱上这座城,将上海风情融入笔端 //  

张挺很快适应了上海的生活,并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她说:“生活在上海,工作在上海,我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各种我喜欢的上海元素。上海的街道、食物、习俗,甚至上海话,都会成为我创作的元素。”

最近,张挺参与的一部动画电影刚完工,这部作品就是在上海的怀抱中诞生的。张挺在剧本中巧妙地织入了苏州河的流转、城隍庙的历史、锦江乐园的欢声笑语,甚至一些地道的上海话台词,让剧本的每一个细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充分展示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和脉动。

喜欢上海的人总会相互吸引。“这部片子背后的导演团队是我迄今为止最敬仰的合作伙伴。”张挺告诉记者,“为了捕捉并呈现出剧本中那份最纯粹的上海风情,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本地的非职业配音人员,只为了那一份地道的上海味道。”张挺言语中满是对团队的赞赏和对作品的自豪。

在她的笔下,上海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它是故事的灵魂,是人物情感的栖息地,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舞台。这些年,张挺以专业知识和热情投身于编剧和小说创作的领域。尽管职业自由度高,但她对作品的投入和敬业精神却极为严谨。在日常生活中,张挺更偏爱简单平淡,远离复杂的社交,更不喜欢“凑热闹”,她只喜欢在日常的平静中汲取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丰富养分。

在金宇澄的《繁花》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人到了上海就是上海人。”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挺,因为她深知,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都离不开这片充满故事和文化的土地。她始终认为自己在上海创作出的作品,无一不源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人情世故。在她眼中,每一寸上海的土地,每一个瞬间的时光,都是她创作的养分,对此她深深感激。

随着张挺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剧本创作。

  // 感谢这座城,要创作更多上海故事 //  

面对工作中无法回避的交稿压力,张挺选择以宁静自若的心态应对。她会选择在酒店中闭关创作,将自己完全隔绝于外界的纷扰,全身心地沉浸在剧本的构思之中。

她形容这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就如同李安导演曾经提及的“被电影‘上身’”的感觉。“我深有体会。”张挺说,“我把自己关在酒店‘小黑屋’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在黑夜中燃烧火焰。”

在张挺的作品中,无论是院校电影《一生有你》,还是先锋的互动电影《当我醒来时》,以及与上海小荧星合作的儿童动画片《星星班长之萤火森林》,都充分展示了她对故事的独特理解和对细节的精心雕琢。

但是在张挺看来,这些作品,只是生活“借”自己的手创作出来。她始终认为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源自生活对她的偏爱与馈赠。她所做的,只是让这些故事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挺加入了青联这个大家庭,并且结识了众多生活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画家、音乐家、作家……和张挺一样,他们都从这座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灵感。

近年来,各界对新兴领域青年的重视显著增加,“我的工作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她将自己的观察告诉记者,“从一个以编剧为中心的,相对狭窄的领域,到广泛接触青联成员、青年企业家,以及参与众多新媒体活动,这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见证上海的经济活力。”她说自己对这座城市所提供的无限可能和机遇充满感激。

在过去的一年里,张挺忙碌而充实。她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音乐实验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她参与和央视合作的儿童贺岁片顺利播出,她的两部院线电影剧本也顺利完稿进入到制作阶段。

展望新年,张挺满怀期待地说:“新的一年,我希望我的编剧作品能够顺利面世,并赢得观众的喜爱。我也期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跟随上海的节奏不断进步,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拓宽创作的边界,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上海故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