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时间长,流程过于复杂……这家医院如何用服务破解难题,传递“医疗温度”
2024-01-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如何打造一个便捷、实用、温馨、舒适的手术室休息空间?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不到80平方米的场地分设安静休息区、一般休息区和饮水区,实现了“动静分区”。手术室医务职工在工作间隙获得更好的休息,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为患者服务;出入院手续复杂、排队时间过长怎么办?以往,患者在出入院中心平均等候时间为20分钟,高峰时段要超过1小时。现在,患者可直接通过手机的“掌上医院”,就能完成出入院办理操作,就医感受度大幅提升……

让人人都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新时代医院发展的奋斗目标。1月4日,记者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揭晓的“创全服务年”十大优胜项目,这些实实在在“落地有声”的举措,以提升服务为核心,从优质、便民、提效、减负角度,在严严冬日向患者、员工、社会传递出暖意融融 “医疗温度”。

  == 一场刀刃向内的医疗管理活动 ==  

“服务年”是胸科医院2023年全年工作的核心之一,也是胸科医院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三年三个主题年的最后一个主题。早在2019年,胸科医院就在院党委的引领下,以“全院服务患者,全院服务临床”为宗旨,发起了一场刀刃向内的医疗管理活动。

其后,医院在2021年开启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工作,将这一持续改进医院内部管理的良好做法延续下来,先后以2021年的“管理年”、2022年的“文化年”作为统领,发动全院参与,推出一系列的管理举措。两年间,共实施完成了132个项目,孕育推行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特色项目。

如何打造一个便捷、实用、温馨、舒适的手术室休息空间?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不到80平方米的场地分设安静休息区、一般休息区和饮水区,实现了“动静分区”。在硬件设施方面,增配了按摩椅、储物柜、沙发等,让手术室医务职工在工作间隙获得更好的休息,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为患者服务。

患者住院期间遇到问题怎么办?医院开展了“护士长倾听日”专项活动。护理部以心理工作室为依托,问题导向,通过叙事护理的形式展开与患者的深入沟通,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需求,及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年内,已响应解决住院患者需求超过200项。

2023年是胸科医院三年争创全国文明单位的冲刺年,“服务年”主题活动的展开,将冲刺的这股劲化成了加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步伐。年初,经过全院发动,各条线各觉支部积极申报了55项服务项目。经医院严格把关,最终遴选出20个项目加以立项推进。这些项目皆从问题出发,以患者需求和职工建议为切入,从改进、提升、创新三重维度展开。

其中,既有覆盖优势学科创新就医流程的“大项目”,也有从患者体验角度优化细节的“小切口”;既有智慧医疗加持的“高精” 举措,也有考虑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温馨”服务:既有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平台、建通道的体系建设,也有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纾解压力的暖心改建………件件有落实,桩桩有反响,经过近一年的推进,有10项服务年项目“落地有声”。

  == 用服务传递“医疗温度” ==  

如何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费用?医务部基于规范化快速康复外科实践,标准化收治流程,打造胸外专业“48小时出院”的日间手术管理系统。有效缩短胸外科平均住院时间,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问仅为41小时;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减少不合理药品使用,住院费用相比常规流程降低26%左右。建成胸外专业日间手术模式,配套完善的医疗服务流程和人员团队,运行流畅、配合高效。依托日问手术作为科研转化基地,这个项目获得“第六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提”提名奖等多项奖项。

患者看病“最烦”什么?流程复染、排队时间太长⋯⋯财务部联合信息中心积极响应医疗服务数宇化转型的要求,聚焦患者在出入院服务中心排队长、等候久等就医痛点,通过智能化流程再造,打造智慧便民出入院工作标杆。以往,患者在出入院中心平均等候时间为20分钟,高峰时段要超过1小时,各个窗口业务纷繁复杂。现在,患者可直接通过手机的“掌上医院”,就能完成出入院办理操作,就医感受度大幅提升。同时,拓展“智慧服务”应用,推出出院结算、住院清单查询、补缴预交款、出院小结等智慧服务功能,实现患者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双提升。

如今,医院职工和老病人有个明显感受,医院涌现出非常多务实的、长效的特色服务,这就是胸科医院将创全成果转化为长效工作机制的延伸。

如何打造一个便捷、实用、温馨、舒适的手术室休息空间?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不到80平方米的场地分设安静休息区、一般休息区和饮水区,实现了“动静分区”。在硬件设施方面,增配了按摩椅、储物柜、沙发等,让手术室医务职工在工作间隙获得更好的休息,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为患者服务。

三年来,在每年的主题活动中获批优胜项目的举措,医院会进一步对相关科室提出要求,逐年促其改进,最终巩固成医院长效工作机制。以服务年为例,“胸外专业日间手术”项目,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建起了专门的日间病房,年手术数近1400例;“智慧出入院结算”项目,再造了智慧入院、出院流程,开发出手机端多项结算小程序;“廉政微宣讲”项目,创新工作做法,送教上门,将廉政宣传做到临床一线家门口;“评聘分层分类评价”项目,健全了四个分类的职称评价体系,为不同特质医务人员提供不同培养路径……如今,这样的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涌现,以实打实的工作成绩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