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怎么过?“博物馆行旅”喊你体验“文博盛宴”
2024-01-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寒假即将来临,去哪儿参加活动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收获乐趣?今天下午,2024年MUSEUM TOUR“博物馆行旅”寒假活动正式启动,1月22日至2月22日期间,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手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通过推荐博物馆特色主题活动、推荐上海特色的文化行走路线、组织开展“博物馆行旅课程”工坊,为全市青少年打造一场寒假“文博盛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上海市文教结合文化艺术场馆“双百”建设项目2022年启动以来,已择优招募了60个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今年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后,将专门开设一个针对青少年教育的常设展厅,为6-18岁的青少年打造沉浸式、探索式、互动式的艺术文博空间。

  // 上博东馆将设青少年教育常设展厅 //  

为加强统筹社会美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2022年,上海启动文教结合文化艺术场馆“双百”建设项目,计划三年内,择优挑选100个优秀的文化艺术场馆,成为现场教学实践基地,同时开发100项优秀艺术场馆特色课程。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田磊介绍说,项目以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整合、场馆与学校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为核心理念,充分利用文化与教育事业双向资源,实施艺术场馆青少年教育提升工程。项目推进两年来,经过专家评审,共择优招募了60个文化艺术场馆现场教学实践基地,涵盖了全市16个行政区,囊括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非遗类场馆、公共文化艺术场馆等多种类型。目前,项目共计对接试点合作学校200余所,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1200余次,开发特色课程200余节,开展大师班150余场,艺术作品展览150余项,汇编优秀教学案例集2本,累计受益学生近30万人。

作为首批27个基地之一,自2022年以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青少年打造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和“馆校合作”系列课程。“‘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是我们以航海为主题,由博物馆展陈内容为依托,自主创新为青少年开发的课程。”中国航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曾凌颂介绍说,该系列课程共设计了建造古船、船的结构、船员技能、船舶导航、船的航行五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4项活动。比如,船员技能课程中,就有打水手结、海上观气象、绘制航海图、消防与救生四项活动。“整个课程有20项活动,学生可以在课程中锻炼跨学科实践的能力。”

上海博物馆2023年被招募入选为第二批基地,当年就结合“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为青少年打造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主题校园展,将优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最新考古发现,以主题校园展及巡展的方式,展示给广大学生,让文物“活”起来。“这次校园展中,我们以校园巡展的方式进入12所中小学,共计参与人数15800人次。”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副主任冯羽表示,除此之外,上博还在常设展厅为青少年开发了系列课程,比如《汉字密码“泉水深流”》《印章里的中国故事》《扬州八怪哪里怪》等,“每个主题都是精心选择,涵盖了我们的书法馆、印章馆和绘画馆。”

今年,上海博物馆东馆就将建成对外开放,冯羽透露,上博东馆将专门开设一个针对6-18岁青少年的教育展厅,这个展厅以沉浸式、探索式、互动式为主,是个展教结合的场所,“这是个常设展厅,我们还会围绕馆藏文物打造一系列课程,预计5月中旬可以对外开放。”

  // 文化艺术场馆“双百”项目持续推进 //  

场馆肩负着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开展教育活动的使命,场馆教育同学校一样,是“全社会教育”路径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所不可或缺的主体,馆校结合也势必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路径。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文件中,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统筹社会美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

作为第四轮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重点项目,文化艺术场馆“双百”建设项目今年将继续扩大辐射面,完成“双百”目标。

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陈克宏表示,场馆拥有变幻多元的实物和信息资源、结构迥异的教学场景以及灵活创新的学习方式,今后,将着力推动场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继续深化馆校合作。陈克宏认为,场馆要从物化空间向文化空间、单一空间向多元空间、封闭空间向开放空间转化,要继续让藏品“冷知识”转化为育人“热效能”,同时,主动对接青少年需求和变化,使场馆育人模式与时代的发展嵌套、与学生的生活共振,着重凸显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开发线上线下教育活动,推进场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坦言,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基地,把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国际上的普遍行为,“上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作为排头兵、先行者,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陆建松说,进一步推动场馆教育建设,首先要做好制度设计,其次要做好内容,第三要创新方式,“内容上,要把场馆资源与中小学的教育体系结合起来。而方式上,现在有些馆校结合还是太单调,一个好的项目要让人看得懂、觉得有意思好玩,还要留下记忆,达到教育的目的,这些都是各方需要继续努力(改进)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