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领头、汤婆子……静安这家老店全是老上海爱用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静安区石门二路靠近北京西路,有一家小小的百货店,虽然根据路名取名为“北京百货商店”,里面卖的却都是假领头、汤婆子、蛤蜊油这些上海老物。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火爆,这家老店也再度火起来。不过,开店的上海爷叔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希望有年轻人来传承这家满是“回忆杀”的上海老店。
◇ “阿拉微信先加一加” ◇
北京百货商店的门牌号是“石门二路156号”,毗邻雕塑公园。中午时分,店里顾客特别多。店面不大,大概30多平方米的样子,长条形的店堂左右都是柜台,中间留出一条通道供顾客行走、购物。
店里除了假领头、汤婆子、蛤蜊油这些老物,更有民光床单、小花园布鞋、蜂花檀香皂等经典上海老字号产品。走进店里,仿佛穿越到了《繁花》那个年代。
“海鸥牌洗头膏有哇?”一位阿姨进店就问。“今朝没有,明朝到。”店长回答。店长是上海老爷叔,名叫张乐华,今年65岁。“我本来已经领好老年卡准备退休,看到大家这么需要这家小店,就想继续开下去。”张乐华笑着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老爷叔讲话风趣,人又开朗,跟顾客搭讪聊起来,颇有几分滑稽戏演员的腔调。
“来来来,阿拉微信加一加。”采访尚未开始,微信先加好,对于记者“老人要与时俱进”的赞赏,爷叔不以为然,“这有啥,现在老人都用微信支付。”
爷叔的微信名字就是他的大名:张乐华。
◇ “一只假领头救活一家店” ◇
店里最好卖的莫过于“镇店之宝”——假领头。老早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买布需要布票,精明的上海人就发明了用边角料做的假领头,一件“衬衫”只有领子没有身子,露出来依然“挺括”。
爷叔的假领头颜色、款式、花纹丰富,40块钱一条,来买的人特别多。“尺寸跟买衬衫一样,棉的要买40的,因为会缩水。‘的确凉’的买39就可以。”假领头的面料里居然连早已销声匿迹的“的确凉”都有,那是爷叔定制的“独一份”,外面根本买不到。
爷叔的假领头一年能卖出去上千条,生意好的时候排队要排到店门外,好多年轻人都来买。
“一只假领头救活一家店”,假领头生意好到断货,为了保证假领头不断供,爷叔往往春夏季就要开始备货,他找了三家不同的厂来定制假领头,而且不断地推陈出新,确保质量和数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年轻人喜欢买白色的,配正装。穿制服的喜欢买浅蓝色的。”爷叔说,以前戴假领头是节约,现在是环保,假领头现在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日本等地热销。
还有汤婆子,各种尺寸的都有,最小的一只适合捂手,上面还刻着花纹。“现在不是有用电的暖手宝吗?汤婆子还有人买?”“当然有,汤婆子比较安全,第二天倒出来的热水还能洗脸,比较符合上海人的勤俭持家。”
◇ “希望有年轻人把这家老店传承下去” ◇
1955年开业,1992年前,这家老店名叫静安区百货修配商店,改制后成为北京百货商店,爷叔1977年进店当营业员,改制后成了“老板”。“不少外地游客看店招以为是卖北京特产的,进来一看,店里的人都是上海人,讲上海话,卖上海商品嘛。”
2003年,当时在石门二路140号的北京百货拆迁,多亏静安区政府全力帮扶,搬迁至现在的石门二路156号。2018年后,考虑到原地址拆迁改为新址,商标从“上海北京百货”变更为“上海北今百货”,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地叫它“北京百货”。
采访间,在附近上班的白领程小姐和同事风风火火走了进来。85后程小姐是浙江金华人,外婆是上海人,虽然人已定居在外地,依然怀念老上海的物件。昨天程小姐已经采购了一批物品,今天继续买买买。
假领头,昨天买了5只,今天再买5只,还有搪瓷烧锅,中号、小号各买一只,蛤蜊油、手足干裂油,一买就是半打、一打,蜂花檀香皂更是来个一整盒……孝敬外婆,孙女不问价。程小姐说,外婆喜欢用上海老货,也是一种情怀。她还跟爷叔加了微信,以后买什么可以直接微信上问爷叔。
“侬上海话讲得不错。”爷叔表扬起了程小姐,顺便还认起了老乡,亮了几句金华方言,“其实我祖籍也是金华。”
爷叔之所以忙着加微信、留电话,是因为老店所在位置纳入了石门二路170弄及周边零星旧城区改建项目,再度面临动迁,爷叔怕大家找不到老店,但是他保证,老店一定会继续开下去。至于搬到哪里,目前还没定,还在寻找新址。爷叔对于新店面的要求是:希望还是在老静安,租金不要太贵,面积30~50平方米,不要有台阶,因为老年顾客腿脚不便。
“看好《繁花》,吃好排骨年糕,过来兜兜上海老店。”这是爷叔的心愿,他还有个更大的愿景:“如果我一个人硬撑,这家老店早晚是要关门的,希望有年轻人替我把这家老店传承下去,把上海的文化传承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