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抽丝剥茧话桑蚕——长篇小说《黑山虹》后记
□孙扬
对棉织作坊和丝织作坊的印象是由来已久,久到在我的幼小心灵里,我家种棉花纺的线和栽桑养蚕缫的丝,全都到了那两个作坊,最后变成了白细布和白粗布穿在了人们的身上。不同的是平民百姓连白粗布都穿不起,那丝绸就更不用说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穿在富豪大户人家的身上。现在想起来才深知,当时大人种棉织布养蚕缫丝为挣钱,他们所经的艰难和在抗争中吃尽的千辛万苦,是多么不容易。
长篇小说《黑山虹》系《丝绸望道》三部曲之一。我写这个故事,以笔描绘桑蚕,以点浓缩长线,实则是意在笔前。此时,黑山地域的桑农山大爷和女儿山腊梅、桑农蚕农孙贤良和儿子孙明义、丈夫被拉壮丁受苦在身的水彩莲、背离富豪人家的柳晓云、织布匠只求过得去的包兆、织布匠富豪大户柳化谋等人物的形象浮现在脑海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们之间发生的那些斗天地、求生存、动情感的故事曲折残酷,动人心弦。这些人物虽然现时都不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对立和感情纠葛也都进入了历史,但是无疑也感动了那个时代的农村山乡,印迹了那个时代农村的一段历程,不是寂静沉闷、一潭死水,而是波澜壮阔、汹涌澎湃。
这些人物都是在黑山下土生土长起来的,也为这部作品的题目发了难。也想为反映主人公起初定名黑妹子、黑幺妹、山红梅,想来想去觉得不妥,没有体现地域性和奋斗者广泛性,于是,改为黑山湾。这时,又记得八年前的八月间,我回家乡后考察座谈和收集《兴安踪影》长篇小说素材时,路过黑山下,不觉大吃一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看不见我想象的那时的面貌。老家那两间草房和草房南侧紧接的磨道荡然无存,唯一能鉴定这里住过人的那两间瓦房,也是破旧不堪,大门上那副“革命军属”的牌子,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看门,由于六十多年日晒夜露,风吹雨打,已经暗淡发白。他们到哪里去了,有的到了县城,有的在镇上盖了二层楼水泥房;那孙家那坡、梁家院子、段家湾、孙家水沟,全都是崭新的房子;那不到三四家的段家河,如今改为镇了,镇的街道两旁的商铺、房屋鳞次栉比;襄渝线从这里通过,设立段家河站,安旬公路从镇的街道穿过。往日荒凉的山村,今日变成兴旺的闹市,一派繁盛的景象。经了解现在既没人务桑养蚕,更无人织布缫丝了;但,我暗自思量,蚕丝依然在路上。那孙家坪,李家场,梁家坡,孙家山的地找不见了,满山架岭,林木葱绿,苍翠欲滴,山花盛开,色彩驳杂,生机盎然;弃耕还林,防水土流失,保证南水北调,一江清水上北京,这无疑是在建造伟大的工程。此时,母亲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母亲从门前大槐树上打下的槐树籽和从房背后树朳里摘来的黄栌树皮,分别用锅熬成染料水把白布染成淡绿色和淡黄色,做衣服穿。母亲当时那种改变着装颜色和美化生活的兴奋神态及透露的那种锦绣未来的使命感,让人记忆犹新。可想,母亲同样在完成那时所承担的艰巨任务,何尝不是繁重的工程呢!
我不禁又想到,农耕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模式,逐渐拓展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多样化的经济体系。如集约化种植、养殖和水利建设及纺织技术等,由此出现了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由守业到创新,而不少的先民,借自己的优势和地域环境,种棉纺线,织布缝衣,务桑养蚕,缫丝织绸,改善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于是,这些先民走在农耕文明的道路上,付出自己的艰辛和智慧,聆听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收获丝绸商贾买卖的风度和气概,把神州的农耕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时至今日,想起那天下午快离开时,下了一阵子小雨。小雨过后,即将落山的太阳露出笑脸。这时,一条彩虹出现了,一头在黑山脚下,一头在汉江里,仿佛拉起黑山一同喝汉江的清水,十分壮观。我突然有所领悟,过去的彩虹和今天的彩虹,都是客观存在的美好奇妙,只不过她吸收的水分和感应地面的景观或许是不一样的。但,毫不影响引人入胜的景观,怎么不触发联想和探寻奥秘呢!于是,这部小说的题目由黑山湾改为黑山虹,既壮观,又有气势,还体现了山地的沉稳和变幻莫测。
我的故乡孕育了不胜枚举的生动活泼的人物和生长了数不胜数的委婉动听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只是采撷了屈指可数的极少一部分。但在对其中个别人物和故事的描绘中,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截至搁笔还处在担心的状态。哪怕是不尽如人意,哪怕是凤毛麟角,也应该描绘其形象。既然是这么想的,就有必要掌握分寸写好才对。所以,在描写的时候不是暴露而是隐藏,不是直白而是含蓄,不是渲染而是淡薄。试想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表述去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我相信一点,纠结自己,是低估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及读者对文字作品的欣赏性和评价的公正性。
对文学的任性和韧性在哪里,就在我的执拗追求之中。我是在用心血和生命写这部小说。首先是忍受不平静的写作环境,这三年来不仅要照顾病人,还要料理家务,极其不安静,有时不单是白天,而且夜间还遭到莫名其妙的叫喊的干扰,休息不好,头晕目眩。就这样,忍着痛苦和难受,每天充分利用两个半小时,坚持写作。其次,执拗不改的脾气,我的战友、同事和亲戚朋友,多次一见就奉劝,年龄这么大,还这么累,写什么写,把身体累垮了,不如宽松休息为上策。我说越写脑子越灵活,身体越健康,也许是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妙方。心里却在想,我这一辈子对文学爱好的初心,即是九死也不悔,为把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红十种颜色收在笔下而创作。当然包括日、月、星、火、闪电,五光也在其中,因称五光十色。《丝绸望道·黑山虹》小说本来计划写四十五万字,现在只写了二十多万字,好像有点草草收笔,有些人物的命运留下悬念,待那些人物再出现的时候,就算完成了。再就是韧了,这种韧和忍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对我来讲,又有很大的不同,忍可是忍受、忍耐,它有一定的时限和程度。那么韧呢,是坚硬、紧密、持久、刚毅、延伸的综合考量,构成一种韧劲。韧劲不容易,就在于供职期间用节假日,或者工作间隙和熬夜写作;退休后,理顺各种扰乱秩序和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坚持笔耕不停歇,曰坚韧不拔,毫不动摇。所以,才有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中篇小说《赤子小松鼠》、长篇小说《兴安踪影》(三卷),诗歌集《绿帆船》《蓝江月》《紫燕雲》《青萍雨》等的问世,长篇小说《黑山虹》、短篇小说《黄花开了》、散文集《橙子情——站在诗行里的记忆》和诗集《白石爛》等的即将出炉。这些全是在韧度中炮制出来的硕果。
我还想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对于我来讲至关重要。生活蕴藏作品的出世,不必多言。既然进入了小说中的结构、人物、情节、语言等,那么就要把自己转化为结构中的材料,人物中的性格,情节中的橹桨,语言中的熟手,或者是能手。就这么简单,要求不高,我从心里这样认定。撰写小说的时候,或许得心应手,可要驾驭和精耕生活,调拨和细作自己,或许就力不胜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了。
以上就是我在《丝绸望道·黑山虹》小说完结时写的这些杂乱无章、浅见寡识的话。
长篇小说《黑山虹》,孙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
孙扬,历任战士、班长、军分区组织科长、县武装部政治委员,西安艺术学校书记兼校长。曾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延河》《歌曲》《解放军歌曲》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类体裁作品千余件。著作有中短篇小说集《红裙子》、中篇小说《赤子小松鼠》、长篇小说《兴安踪影》(三卷,110万字〉,诗集《绿帆船》《蓝江月》《紫燕雲》《青萍雨》。多部作品在全国省(市)文学评奖中获奖。
孙扬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