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谁出版?1925经典阅读沙龙聚焦中国第一家红色出版机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首个中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翻译,诞生在上海,而出版该书的正是中国第一个红色出版机构——社会主义研究社。1月13日,新华传媒“1925红色经典阅读沙龙”走进新华书店日月光店。由中国作协会员、浦东作协副主席朱少伟为读者带来以“中国红色出版的发端与崛起——从社会主义研究社到上海书店”为主题的讲座。
中国近现代出版物博物馆去年在沪成立。将如此重要的“国字头”博物馆放到上海,因为上海不仅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业的发源地和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版事业的出发地。这个“出发地”指的就是社会主义研究社。
据朱少伟介绍,1920年4月,陈望道基本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有关此书的发表事宜也提上议程。最初他们准备在《星期评论》上连载《共产党宣言》,但不料该刊突遭查禁。于是当时正在筹建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决定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直接出版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由社会主义研究社推出时,标明出版时间为1920年8月。社会主义研究社也就成了中国第一个红色出版机构。
上海是红色出版事业出发地,是因为当时这里不仅有红色出版社、红色书籍,而且还有很多红色刊物。朱少伟向读者提及了那本著名的《新青年》。《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一份内涵丰富深刻、影响广大深远的杂志,它开启了民智,振奋了国魂。随着新青年社的建立,《新青年》升华为最早的党刊,它由文化先锋到革命罗针完全是一种必然。
在出版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后,1920年9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完成了使命。但当时上海的红色出版机构却就此蓬勃兴起。朱少伟告诉读者,建党前后的社会主义研究社、新青年社、新时代丛书社、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或精于策划,或敢于创新,或善于进取,在艰苦条件下形成各自鲜明的编辑特色、成功的管理方式,推出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革命书籍和进步文化读物,为推进党的事业和唤醒广大民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这些代表了进步力量的早期红色出版机构,使黄浦江畔的红色基因更深厚,也提升了申城的独特人文气质,奠定了上海出版界的优良传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