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舞台诠释现实意义,一部《玻璃动物园》治愈人心
2024-01-1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作品,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成名之作——话剧《玻璃动物园》目前正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开启热演,将持续上演至1月21日。该剧由美国导演大卫•埃斯比约恩松执导,美国舞美设计师里卡多•赫尔南德斯担当舞美设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高坤担当复排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田水、朱杰、兰海蒙、贺坪联合主演。

故事从旁白亦是剧中主人公汤姆的回忆开始,主人公汤姆既是讲述者又是剧中人。该剧讲述了温菲尔德一家的故事,母亲阿曼达和她的两个孩子,汤姆和劳拉。

田水饰演的母亲“阿曼达”,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南方淑女形象。剧中另一个女主人公——女儿“劳拉”由朱杰饰演,这是一个极度脆弱敏感的悲剧形象。兰海蒙饰演儿子“汤姆”,一个理想主义又深陷精神困境的文艺男青年。这三个角色,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梦幻世界的追寻者”。贺坪饰演“绅士访客”,这个人物是剧中唯一一个与另外三个人物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个角色被认为是“现实世界的使者”,但也有观点认为他也是一个“梦幻世界的追寻者”。在四位实力演员的细腻演绎下,观众深深沉浸在一场诗意般的“回忆”中,一步步走进了田纳西笔下这四个鲜活并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剧中蕴含的艺术感和精神内核,展现出了美国戏剧的风貌。

该剧舞美设计的基调复古而怀旧,舞台前区是充满美国1930年代特色的真实家具,这是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家。“家”和舞台后区的黑色高墙和逃生梯形成对比,在灯光的变化下,演员也有了“玻璃艺术品”的意象。此版《玻璃动物园》的舞台呈现是不同于剧本舞台提示的抽象呈现,但剧中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时代感都将被一一保留,让整场演出充满着流畅和诗意。该剧展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所面对的严酷现实和悲惨结局,编剧对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田纳西•威廉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和1955年分别以《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赢得普利策戏剧奖,而他第一部闻名于世并获得纽约戏剧评论家奖的作品就是于1944年上演的《玻璃动物园》。

话剧《玻璃动物园》是“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剧目。“经典戏剧·上话重绎”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于2013年推出的特色演出季,致力于每年推出1部国外经典戏剧,旨在把该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编剧、导演推介给观众。

除了《玻璃动物园》,目前该系列已成功推出俄罗斯契诃夫的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法国莫里哀的经典喜剧《太太学堂》、英国莎士比亚的经典历史剧《亨利五世》、希腊索福克勒斯的经典悲剧《厄勒克特拉》、德国布莱希特的经典历史剧《伽利略》。2024年,该演出季将目光投向北欧,改编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经典剧作《朱莉小姐》,携手瑞典国宝级导演海尔达·海尔维格,为观众呈现一场疯狂与毁灭的舞会,一出欲望与权力的游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