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驿站,大文章,400余件设计方案“拼刺刀”,30个基础设施项目变“真题”
2024-01-18 专题

参赛者分享优秀的基础设施设计。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文/杨颖 实习生 陈怡雯

苏州河丹巴路码头驿站化身“壳-丘”,承载丰富的城市活动,为市民生活增添更多乐趣;青浦新城绿环启动段驿站“一叶知秋”,聚焦自然郊野生态提供多元户外休憩活动场所;轨交20号线三门路站以“星橙江湾”的理念打造站城一体的特色基础设施,给忙碌的都市白领带来更多人文关怀……这是2023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活动交流分享的几个亮眼的设计方案。

上海基础设施设计竞赛于2023年8月正式启动,面向国内外发布了30个征集项目,共计收到参赛方案400余件,经过2轮专家评审,推选出了近180件优秀作品。这些覆盖全市16个区、5种类型、共30个基础设施的项目都是即将要实施建设的“真题”。

  出题    苏河造景

  解题    立体苏州河岸,登高看龙舟

水上巴士是苏州河观光和通勤的新方式,丹巴路码头驿站品质提升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教师龚晨曦的关注点。她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查阅了大量与苏州河相关的资料,尤其考虑了码头本身的功能、苏州河的特色城市活动和一些附近的社区活动,希望码头驿站这个场地能具备地方性,让来到这个场地的市民真切感受到所在城市的特色与状态。

设计团队笔下的码头驿站像一个由3条宽宽的步道构成的轻的龟壳,绿植从下而上蔓延过去,地上桥下融为一体。

龚老师说,码头驿站以开放的“壳-丘”为设计造型,其水平延展感与苏州河流及河流对岸的高架路水平线条相呼应,使之成为类似基础设施的城市景观,而非封闭的建筑体。更重要的是,作为地形建筑式样的“壳-丘”可以有效地将原先较为割裂的城市、公园与码头三重空间集结,而框架中主要的三根弧线,将城市人行道上的人群、社区人群、码头登船人群等其他众多来源的人流编织在一起,通过引导组织人群流动,更进一步重建空间连续性。

作为公共场所,码头驿站在功能策划方面也融入了许多匠心巧思。考虑到其位于苏州河丹巴路码头的独特地理位置,设计团队在驿站设计中专门设置了一条“码头之弧”连接码头售票处、等候区域和水上运动中心,重视与苏州河码头自身公共功能的协同,方便市民生活出行。此外,苏州河作为一个带状的公共空间,是龙舟竞赛、游艇拉力赛、赛艇等水上运动训练的优良场所,“壳-丘”致力于将这块场地与苏州河水上观光和水上运动等特色活动结合,塑造成为更加活跃的公共空间,壳体的顶部可以在苏州河举办龙舟或赛艇比赛时作为看台。

你想不想在不久的将来到这座视野开阔的“看台”上看龙舟比赛呢?

  出题    驿站变身

  解题    一叶知秋 园中之园

在郊野公园游玩,人们不会对公园驿站陌生,补充水饮,如厕洗手……但是,你见到过有如园中园的驿站吗?

青浦区新城绿环启动段驿站所在场地是青浦绿环与上海市生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邻新城重要的乡村地区、生态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内部以大片林地为主,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在这里如何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驿站,给前来游玩的市民百姓不一样的体验呢?

项目设计人之一的金星可告诉记者,他们团队提出“一叶知秋”的概念,以轻介入的方式延续场地的生态郊野感。除了居民日常所需,提供书吧、售卖、冥想、卫生间等基本服务性功能之外,特意在内部设计了开阔而惬意舒缓的草地空间,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可以露营,成为与绿环既有有机联系又具有独立性的休闲基地,让人们得以按下忙碌生活的“暂停键”,享受更多生活乐趣。

这样的设计,使得驿站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景观,丰富的活动可能性,也为这座驿站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也许,你会开车带着家人前来露营,也许,你会专程前来参加草地音乐会。夏天的夜晚可以观萤火虫,冬日的下午可以打雪仗。

这样的郊野林带,不比市中心的公园香吗?

  出题    站城一体

  解题    沿路有“星光” 生活有色彩

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铁网络,20条线路经纬交织,508座站点星罗棋布,车站设计如何让乘车人感到心旷神怡?轨交20号线三门路站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设计团队基于江湾片区特色,提出“星橙江湾”的设计概念,以应对城市链接、场地布局、配套设施、人文关怀与生态等四方面问题。

三门路站整体色彩基调为琉璃黄,设计团队将这一区域特征色融入巧思之中,将出地面设施色彩设计成灰白到橙黄的过渡,打造“星光洒落”的效果。不仅让站点与城市腹地巧妙链接,实现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赋能的设计目的,也能为晚归过路的都市上班族送上温暖星光,伴其同行,将人文关怀蕴藏在细节之中。此外,设计团队还沿场地横向设置了贯通的慢行“星路”,沿路植入“美好生活盒子”,新增亲子游乐、能量补给站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成为全民共享、乐活绽放的“星路驿站”。主要站点出入口附近设置了超级城市家具,让市民和江湾片区忙碌的上班族能在此小坐闲谈,休憩赏景,慢下脚步感受上海这座大都市的便利与舒适。

项目设计人丁纯说:“我们希望结合江湾片区的生态特色、历史底蕴、文化及智慧创新特色以及人文关怀,打造站城一体、和谐共生的特色基础设施,使孤立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变身成为可游憩,可阅读,可玩,可赏,可乐的市民生活‘星舞台’,给江湾片区的市民带来便利。”

“我们鼓励建设单位以优秀方案为基础,继续深化设计并落地实施,做到设计对象的全覆盖和设计成果的可实施。”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孙珊说,“本次竞赛的举办初心是‘温暖地区,点亮城市’。获奖作品普遍从城市整体入手,结合周边地区的功能和环境品质进行协同设计,利用轨道交通站点、人行天桥、河流洞闸等基础设施增添便民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落实人民城市理念。并且聚焦绿色低碳,创造出具有时代美感的基础设施的新形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和生态的含量。”

文/杨颖 实习生 陈怡雯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