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那些照亮博物馆的文字火把
2024-01-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孩子们开始走进博物馆。不过游客们在参观时往往会忽略博物馆的前言和结束语,对于这一现象,一位博主近日贴出了自己参观上海博物馆时拍下的展览结语,感叹被这些文字深深吸引,顿时对历史有了新的感触。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很大一部分读者在阅读书本时会跳过前言、楔子,或者忽略了后记。但当你真正的静下心来读这些文字时,时常会点亮你阅读记忆中的许多闪光点。博物馆通俗意义上也是旅游景点,但参观博物馆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前言结语往往是策展人为了游客更好地理解、体验参观内容而精心提炼的文字,就像一个探索博物馆时手持的火把。

几年前在杭州旅游时曾拜访了于谦故居,与西湖十景相比,于谦故居实在不起眼。可当走到故居门前,门框两边黑底金字的对联却深深吸引了我,“天地为心是真豪杰,圣贤作则乃大丈夫”可谓于少保一生的写照。在并不大的庭院楼榭中,小池塘水波不惊,《石灰吟》静静刻在墙上,但于少保亲当矢石、誓死卫国的轰轰烈烈,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伟岸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在跟故居工作人员闲聊时得知,近年来于谦故居的人气越来越旺,不少青年游客到此膜拜英雄,也会在门前的对联前驻足观看,令人欣慰。

还有被誉为“最难预定”的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出口前留下了“让过去拥有未来”的结语,短短七个字瞬间让主题升华,精致绝美的“罗婉顺墓志”,浩瀚宏伟的“二十八星宿图”等珍贵文物仿佛被赋予了无穷的生命,伴随这个伟大民族不断向前。

我们为什么要去参观博物馆,不是为了走马观花,而是为了铭记与思考。在短视频爆火的时代,我们依旧推崇阅读,因为除了娱乐之外,我们依旧需要思考,需要探究,需要穿越时空的情感链接。博物馆就是一本本引人思考的书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体验文化是为了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希望青年人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也希望能花个几分钟领略各种展览前言结语中那些文字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