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到的“饺子包”可能涉嫌仿冒,青年设计师的创意如何保护?
2024-01-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网络截图

对于青年服装服饰设计师而言,每一个设计作品都像是他们的孩子。然而,随着独立设计师增多,“仿冒”事件也随之发生。在社交媒体上,一款形似饺子的圆形迷你单肩“饺子包”因其独特的设计成为爆款。近日,某服装品牌母公司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对某家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旗下公司发起诉讼,起诉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应立即停止销售仿制品“饺子包”(圆形迷你单肩包),此事引发了大众对于原创设计保护的讨论。记者采访了青年服饰设计师、律师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  设计师  ==  

精心构思的创意遭仿冒

青年设计师版权起诉难

在服饰行业,“打版”和“仿冒”等现象屡见不鲜。90后凌希是一名服饰设计师,她在网上开了一家服饰店。谈及服饰设计仿冒,她说,“设计作品是有生命力和想象力的。在一个秋日的清晨,我去公园散步,湖畔的水杉,层林浸染,特别有生机和美感。我以此为灵感,设计了一套中式连衣裙,成为当时的爆品。这个设计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因为追求精益求精,我有时会连续三四天不休息,定版后直接困到睡在地板上直到第二天天亮。”

凌希说,“跟随爆品而来的,往往是仿冒。很多时候仿冒的界定和取证比较困难,因为有些线上商家会稍微调整纽扣或袖口等细节,但整体的构思是一致的。抄袭者分散各地,我们去其他城市诉讼,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我咨询过律师,维权太耗精力,我宁可再设计一款新品。”

原创设计被仿冒后,被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别家的网店里。毕业于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李小姐告诉记者,“一个原创的服饰新品,历经设计、去工厂挑选面料、试样、请模特试衣等过程,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然而,新品上架十多天后,网上很快就会出现‘同款’,价格更便宜,我网店的流量受到很大影响。”

  ==  消费者  ==  

网络平台诱导性强

无意间买到仿冒商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因为网络平台诱导性强,很容易买到仿冒商品。如今,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种草账号会发布低价商品信息。习惯网购的晓楠同学曾经因此“种草”买过“饺子包”,“虽然价格便宜一些,但是质量有很大的区别,背包拉链做工的细节会相对比较粗糙,拉拉链时会间歇性有卡顿感。当时购买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误买到‘相似品’。”对于年轻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更有保护原创设计的意识。00后林同学说,“我上大学时在海外交换学习期间,在线上平台看到多个品牌的同款,价格和官方相差不多,以为是官方店,我就下单了。虽然我们希望买到实惠好货,但我们更希望买到原创设计的产品。”

记者从上海公安部门了解到,侵犯商标权类案件主要集中在服装服饰等民生商品领域。不法分子针对网络化消费特点,通过网红直播带货、在网络平台跟评发布售假广告等方式吸引客源,并以海外代购、外贸尾单等为噱头,诱导消费者购买假冒品牌产品,隐蔽性、迷惑性更强,售假网络辐射范围也更广。上海警方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商品犯罪持续开展集中打击,强化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专家  ==  

《反不正当竞争法》可起到兜底作用

建议青年设计师提前注册商标或申请专利

对于近日某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遭起诉抄袭“饺子包”设计,并被要求下架事件,如何鉴定商品仿冒?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陈绍玲分析,“服装和背包的设计本质上也是一种‘商标’,当该设计已有知名度时,消费者看到服装背包的设计,就会知道这是哪一家的设计,仿冒商品会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与误认。如果商品未注册,仿冒商品就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起到兜底作用,当设计师未注册商标时,上述法条可以对于未注册的商标起到保护作用。围绕商品是否涉嫌仿冒,则可以从销售商品的范围、消费者的地域分布、商品本身的销量等方面判断。”

青年设计师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创作的合法权利?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林琴律师分析,对于青年设计师来说,遇到仿冒起诉可能会面临以下实际难点:取证难度大、诉讼成本高和维权成本高。林琴建议,青年设计师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应该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比如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以降低被仿冒的风险。同时,如果遇到仿冒行为,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青年服饰设计师的权益。

如果商品涉嫌仿冒,相关经营主体可能需要承担哪些处罚?林琴律师介绍,对于背包这类商品,商品涉嫌仿冒,除了整体外观,还会涉及到材质、图案、颜色、形状、结构等方面是否与原品牌商品相同或相似。如果商品涉嫌仿冒,相关经营主体可能需要承担的处罚包括:民事责任,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相关部门可以对侵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如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仿冒商品、没收违法经营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在严重的商标侵权或假冒伪劣商品案件中,如果涉及到刑事犯罪,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 网络截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