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建议将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2024-01-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社区教育以其育人属性,能够培育居民治理意识,激发治理情感,提高治理能力,对拓宽社区治理渠道,建立中国特色社区治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两会进入倒计时,民盟市委将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提交一份集体提案,建议将社区教育深度融入社区治理。与此同时,民盟市委还将做大会书面发言,建议推进上海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

建议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居民“主动自治”

2021年出台的《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建设愿景。

民盟市委调研发现,当下上海基层社区治理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上海高质量城市发展的需要,基层治理问题大量存在,制约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

民盟市委建议,构建由政府主导,组织部、教育、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合作共建的社区治理模式,厘清各职能部门分工,促进各职能部门立足所长、互联互通、协同发力,形成“共治”“良治”“善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民盟市委建议,以需求为药引,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居民“主动自治”。即针对没有主动参与意识的社区居民,应着力破解其对社区治理“没必要”或是“没兴趣”的认识误区。解决治理内容和治理形式的吸引力不够等问题,可从居民的关注点切入,如围绕电梯加装、停车位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设计系列课程,与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相结合,通过角色扮演、实景教室、沉浸式体验等形式,提升居民兴趣,帮助其换位思考,激发居民集体治理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从而提升治理效能。

民盟市委还建议,寓“治”于“教”,培养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队伍。将社区教育和社区治理有机融合,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一是规范现有的治理队伍,通过激励手段,帮助基层治理人员参与系统化培训,提高其治理素养;二是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学习,挖掘一批有热情、有技艺、有能力的“治理达人”,培育“社区草根领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治理队伍”变成“治理干将”,让“治理对象”变成“治理力量”,全面提高社区的治理水平。

为解决重点人群治理难的问题,民盟市委建议,应重点关注“社区安全”“社区卫生”“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发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或课程,并通过“菜单式”或“送货上门”等方式,将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推送至相应群体,提高其治理意识与治理能力。与此同时,明确社区人员年龄组成,按照不同年龄段、不同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不同的教育内容,实现全人群覆盖的教治融合样态。

建议推进上海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

海绵城市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弹性”和“韧性”。目前本市城市建成区范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比例还不高,与规划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在今年的两会上,民盟市委还将提交一份大会书面发言是关于推进上海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民盟市委认为,既有住宅小区作为建成区占地面积的主体,是海绵城市理念中“源头控制”的主要对象,且随着上海进入“存量提升”时代,既有住宅小区的环境品质提升与功能改善已成为城市未来更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上海既有住宅小区的更新改造,是实现上海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为此,民盟市委建议要建立健全海绵化改造技术体系。建议加快制定海绵化改造前评估的地方性技术导则及实施办法,对标2025年40%、2030年80%的建成区面积达标要求,分批次对本市既有住宅小区的改造可行性进行量化评估,形成拟改造小区清单,为下一步的海绵改造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利用评估成果推动市、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修编,强化全域筹谋,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问题。

其次是对海绵化改造分类施策。根据前评估结果对列入计划的小区施行差异化的改造。依据小区的需求层次,将海绵化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美丽家园建设、雨污混接普查与整治等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划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种改造类型,从解决涉水问题、完善景观环境及社区功能、全面提升居住品质等不同角度出发,细化各项海绵技术及设施的具体参数,形成差异化“菜单式”设计样板,通过标准、图集的形式发布,并进一步强化施工图审查质量及以竣工验收监管,规范本市既有住宅小区海绵改造的分类设计与实施,并按照“好中选优、标杆引领”的原则,打造海绵样板工程。

最后,民盟市委建议建立改造效果后评估机制。加快补全海绵化改造建管体系中的后评估环节,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模式。开展达标区域后评估工作,对改造后小区的建设及运营维护效果展开量化的评估、考核及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并将成功经验反馈至相关决策者和实施者,促进其建设管理的良性循环,实现“规划-建设-管理-评估”多环节统筹。

民盟市委还建议,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体上对海绵理念的宣传力度,将相关知识融入社区教育中,提升居民关注度和理解度,并结合世界城市日等平台,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上海范例;对于提出有效建议的居民,给予荣誉激励,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健全公众参与及监督的相关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居委会、居民、设计施工单位等多方的权责分配机制,利用建设现场推进会等形式促进多方有效沟通,保障居民有效参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