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市委:建议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新媒体版权环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2023年9月1日,上海市版权局发布了2022年度上海版权十大典型案件,涵盖了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图书、视听网站、游戏、计算机软件、音乐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侵权行为依然屡禁不止,不断呈现新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不断完善。针对新媒体环境的新特点下,行政与司法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能被侵权,人人都可能是侵权者时,对版权的保护应趋于严格而不是放松。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民进市委将提交一份书面发言,建议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新媒体版权环境,应进一步加强版权的法律制度安排和行政及司法保障,助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发展。
// 新媒体作品屡被版权侵权 //
近年来,传媒界和法律界就版权侵权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其共性在于将微信平台版权侵权行为泛滥的认识,归因于原创鉴定难、短文易抄袭、作者多沉默和维权成本高等。该书面发言执笔人管国忠认为,这就从利益平衡的角度,使版权边界出现了谜之困惑,无法给出解决的路径。在微信平台中,不应以其是否“公开”或“发表”为版权取得的程序要件,无论是“公众号”还是“朋友圈”,作品一旦呈现,就应该享有版权。
管国忠介绍说,相关侵权行为有以下几种特性:一种是涉案人数众多,形成团伙式分工作案。伴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释放,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私服”等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行为屡见不鲜。2020年12月,朱某某未经游戏著作权人授权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向郑某甲出售《新斗罗大陆》游戏源代码,并收取钱款共计人民币17.5万元(以下币种同)。这是一起因盗版网络游戏引发的侵犯著作权案件,涉案人数众多、团伙式分工作案特点。
第二种是版权侵权出现了多人“复制发行”。比如2019年至2020年6月,从事个体印刷生意的张某某应中间书商牛某某的要求,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印制了《DK博物大百科》2,200册,还另行印制了《神奇的专注力训练》3,000册,后上述书籍被“复制发行”。我国刑法虽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但在司法实践中涉及多人制售盗版书籍的行为,如何准确适用罪名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关键,特别是对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的理解。
第三种是侵权作品与原著存在实质性相似表达。近年涉案的密室游戏构成对《琅琊榜》小说改编权的侵害,就是典型的具备侵权作品与原著存在实质性相似表达特质。正确判定这类侵权行为,对于保护知名文学影视IP,促进密室剧本杀娱乐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这个观点已成为共识。战略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新”与“知识产权”,创新的形式与传播离不开新媒体。
// 建议明确规定法定许可的规制范围 //
民进市委建议,对我国《著作权法》所列举的“合理使用”的标准应予明晰。各国著作权法均限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关于“合理使用”必须符合的条件即判断标准,首先,使用作品的目的及性质,须不具有商业性质或具有非营利性;其次,使用部分占据整体作品的比重;再次,使用部分能否会给具有版权的作品的价值或可能存在的市场带来影响。
民进市委还建议,确定“法定许可”的适用情形。“法定许可”就是指按照法律的明文规定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有偿地使用他人作品,其实质在于将版权中的某些权利由一种绝对权转变为一种合理使用费的求偿权。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39条、42条、23条分别规定了“法定许可”的情形,而关于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转载是否能纳入到法定许可的规制范围,应该明确规定。
此外,民进市委还建议应严格将“法定许可”限制在明确的“法定”范围内,以切实保护版权人的利益。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信息传播功能推向从古至今的历史极致的当今,在“公众号”、“朋友圈”以有利于公众知情权和信息传播利益为名恣意侵入版权边界甚或核心的背景下,强调所谓利益平衡将使版权保护流于形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