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曹晴晴代表:建议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2024-01-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民营企业富有活力,善于捕捉市场机遇。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曹晴晴指出,近年来,一些人工智能、移动服务机器人及高端装备领域民营企业把握海外市场机遇,主动“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不仅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在国际市场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新形象、新实力,成为我国参与国际产业链重塑、价值链重新分配的重要标志。她建议,相关部门推出更多举措,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问题    民营企业“走出去”遇到诸多困难  

在走访、调研民营企业时,“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境外融资难融资贵、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增加了“走出去”的成本和风险。

曹晴晴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如有企业反映,境外中资银行主要服务央企、国企出海,对民营企业境外项目存在偏见或顾虑,民企出海当地融资难。同时,境外融资成本高,以发行美元债为例,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远远超过境内贷款基准利率。

她指出,民营企业“走出去”获取专业服务难。这是因为企业到境外不论是设立分支机构,还是投标竞标,抑或先行注册国际商标、进行产品认证,都需要对当地法律、政策、文化等进行全面了解,需要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这些信息有的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有的分布在不同类型的机构(如律师事务所、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不同机构其擅长领域(如国别)又有区别。很多民营企业不知道如何找到这些信息,也缺乏甄别服务机构服务质量高低的手段。这都增加了企业“做功课”的时间,也可能贻误“走出去”良机。

此外,民营企业“走出去”还缺乏“落脚点”。比如在“走出去”初级阶段,有的企业只是安排几位人员考察市场,并不需要租用办公场地。与国内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空间、免费工位相比,境外缺乏此类公益性服务供给。此外,企业对接境外协会、科研院所等资源,都需要“单打独斗”去摸索,缺少能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窗口平台。这些“落脚点”的缺乏,增加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顾虑。

  建议    缓解民营企业境外融资难和贵  

对此,曹晴晴开出了几个药方。她建议,缓解民营企业境外融资难融资贵。一是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境外融资业务纳入普惠金融范围,予以重视和支持。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先行,发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信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引领示范作用,为民企“走出去”境外建设开发项目、收购兼并等中长期项目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减少民企后顾之忧。三是加强精准服务,主动排摸综合实力强、海外项目示范作用大的企业,梳理走出去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引导境外中资银行给予精准支持。

“我们要加强企业‘走出去’过程专业服务指导。”曹晴晴介绍说,具体做法包括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一网通办”及政府部门官网、官微,主动公布一批“走出去”优质服务机构名单,方便企业查询、联系,减少企业遴选甄别时间,指引企业快速找到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对民企“走出去”的培训,培养专业人员,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并为企业与专业服务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定期开展服务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形成优胜劣汰机制,确保专业服务优质高效。

此外,曹晴晴还建议,要建立民营企业“走出去”海外服务站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奖励等方式,依托海外中资商会、协会和大型链主企业,在境外设立“走出去”服务站,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短期免费(或低价)工位,一方面链接当地资源,为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和指导,成为服务民企海外发展的第一“落脚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