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孩子绣着花,不出家门有钱花!”万名妇女开展刺绣技艺传承→
2024-01-26 上海

近年来,通过沪滇帮扶项目的实施,一些手工刺绣跳出了民族服饰的局限,被各大企业统一收购后,化身为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这些手工刺绣来自于徐汇区对口帮扶的云南红河州。有的成为城市间白领衣袂间展示个性化的纹饰,有的成为女性腰间挎包的亮点,这些在自然中浸润、时光中发芽生长的美丽刺绣,在沪滇合作的深化下,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大的市场,而红河的刺绣产业也在劳动人民的手中传承下来。

※ 一根绣花线“串”起沪滇情 ※

灵动的鸟儿、极具民族风情的花腰彝刺绣、纯洁高雅的玉兰花……1月23日,一场别样的红河州绣品展示会在徐汇区开展。一幅幅隽丽的绣品,透过透明的玻璃框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自沪滇帮扶协作开展以来,红河州四县通过徐汇区妇联帮扶的“妇女发展循环金”,帮助绣娘们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让千名绣娘提高自身技能,引导绣娘将民族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工艺相融合,将民族文化与农耕文明的底蕴在具体艺术品上呈现,提升了绣品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徐汇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徐汇将继续深化“绣娘大联盟”品牌项目,注重绣娘能力培养,通过文创研发、对接合作等方式探索绣品产业化新路径,助力云南红河地区刺绣产业提质增能。

※ 小花针“绣”出大产业 

“绣娘人均收入从几百元增加到几千元,在本地不足为奇的刺绣,到了城市反而变成了宝贝。”石屏县的花腰彝刺绣是流传于石屏北部山区哨冲镇、龙武镇及大桥乡花腰彝聚居村寨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花腰彝刺绣图案内容丰富,色彩明艳,绣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受人喜爱,但过去并没有形成产业。

2018年起,徐汇区找到了帮助红河拓宽妇女致富的路子——立足红河刺绣非遗特色,以培植刺绣产业发展为抓手,在徐汇区对口帮扶的泸西、石屏、屏边、元阳等四县开展“绣娘大联盟”项目,通过成立刺绣指导中心,开展绣娘技艺培训、“最美绣娘(绣品)”推选活动,有力推动四县妇女手工刺绣水平对标优秀看齐,有效促进当地妇女技艺发展,助力当地妇女脱贫增收。

五年来,徐汇区妇联积极整合资源,携手红河州通过主题比赛,评出最美绣品136幅、最美绣娘136名,3000余名骨干绣娘参与培训。目前,红河州已带动万名妇女开展刺绣技艺传承、刺绣产品制作。“背着孩子绣着花,不出家门有钱花”,刺绣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红河州的“指尖经济”。

编辑:梁文静

来源:上海徐汇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